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蓝色引擎”动力十足 环大亚湾新区坚持开放创新全力建设产业高地智慧湾区

惠州日报 2017-08-09 01:07

▲优质产业项目不断涌进环大亚湾新区。这是惠州炼化二期项目。资料图片

▲大亚湾科技创新园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资料图片

南海之滨,大亚湾畔,捷报频传。

7月21日,惠州“巨无霸”项目——惠炼二期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全面机械竣工,炼油工程各装置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将为惠州世界级生态石化基地点燃“新引擎”。

如果用人才流、项目流、资金流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活力,作为全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和惠州市“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平台,环大亚湾新区可谓活力四射:

高层次人才不断涌进。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4名港科大教授,在新区创办企业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2016年1个创新团队、6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惠州市“天鹅惠聚工程”第二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16.7%和54.5%;2017年5个团队、3名高层次人才入选“天鹅惠聚工程”第三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50%和20%;

优质产业项目不断涌进。2014年以来,环大亚湾新区推进以惠州炼化二期、SMPO/POD、东风本田一体化、伯恩光学新基地等一批引领性项目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项目99宗,总投资2917亿元,28宗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各路资金不断涌进。2014年以来,包括外资、民资、国资在内,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7亿元,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2%;2014~2016年年均增长21.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7.1个百分点……

活力从何而来?“开放创新激发新动能,创新是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环大亚湾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惠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优质的创新要素、创新资源正在环大亚湾新区加速集聚。这里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打造承接深圳创新辐射高地

3场投资对接会签约项目29宗总投资1592亿元

从区域版图上可见,环大亚湾新区西依深圳、东莞,东接汕尾,地处深莞惠经济圈(3+2)枢纽地带。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新区成为惠州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外溢的 “桥头堡”和主战场。近年来,新区将招商阵地前移至深圳,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带动、积极引进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资源。

2016年,新区与三县(区)携手在深圳举办投资对接会3场,共签约项目29宗,总投资1592亿元。

从三县(区)看,各地对标深圳的行动你追我赶,纷纷放“大招”。厦深铁路惠州南站捷运化列车趋于公交化运营、年内启动惠阳中心城区9条连接路建设、白云路改造为双向6车道直通深圳坑梓、建设深汕高速惠阳西互通立交出口……

与深圳“一墙之隔”的惠阳区,正在加快建设与深圳对接的发展通道。与此同时,该区“双十”平台紧锣密鼓推进。据介绍,该区打造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十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启动建设一批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PPP项目,全面加快产业平台打造、城区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为深圳外溢的先进产业、创新企业提供一流的承接平台。

目前,作为惠东县最大的外资企业,大统营(惠州)科技有限公司已将其在深圳的工厂迁至惠东。

近年来,惠东县瞄准深圳南山区这一标杆,重点吸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还通过加强与南山区政府和深圳市商会、行业协会、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对接,建立和完善两地招商选资协作机制。

除了对标南山区外,惠东还瞄准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创投),希望对接深圳“东进战略”,紧跟深圳创新之路。为此,该县实行扶持创新发展优惠政策,重点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及大型央企、民企,并在用地指标、供地政策、用地报批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引进优质企业落户。

从深圳转战大亚湾后,南开大学王燕博士及其团队,研发年产电芯60万只、储能模组及动力系统10万套,加速进军国际优秀绿色储能和动力系统,助力当地打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蓝海”。

这是大亚湾引进深圳创新资源促进创新发展的缩影。

2015年,大亚湾适时提出建设临深片区 “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开启全面对标深圳的新里程;在已成功引进100多家深圳企业的基础上,发挥大亚湾(深圳)投资促进中心作用,优化“招商图谱”,抬高门槛精准招商,大力引进一批深圳创新企业和先进技术落户集聚区。近两年大亚湾“1+N”创新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4宗,总投资约22.3亿元;在谈优质项目12宗,计划总投资68.92亿元。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高地

2014~2016年新区三县区高企数量增长242.4%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加快创新驱动,必须牢牢拧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 “牛鼻子”。近年来,新区三县区在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纷纷“亮剑”。

惠阳区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6+N”配套方案。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该区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措施,落实了上级经费资助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资金补贴。今年1~7月,该区推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70家;完成企业技术改造42家,占全年任务的60%。

无独有偶,惠东县坚持扶持与引进并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高企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16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1家。格讯科技、华大辐照等一批优质科技型项目签约落户。

大亚湾区提出,获得区级以上认定的众创空间,最高可获500万元资助;对进驻落户的高成长性企业,大亚湾区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资金补贴。在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大亚湾区每年安排1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等。

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让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发展的路上“轻装上阵”。

如今,环大亚湾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持续壮大,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

2016年,新区三个县(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4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0.61个百分点;2014~2016年新区三县区高企数量增长242.4%,增幅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3.06个百分点,新区三县区现有高企113家,新申报高企39家。

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

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3年累计分别增长171.1%和298%

惠州皓赛董事长孙敬玺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制激光器、探测器自动耦合机,已应用于光器件产业化,如今正研究将机器人应用于光器件的制造,为全国带宽的升级提供支撑。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弥永利高纯度离子液体项目已在加速器完成中式产业化工作,将打破国外高纯度离子液体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香港科技大学高福荣教授,作为项目带头人成立了高分子成型过程及系统团队,已在大亚湾注册公司;香港科技大学温维佳教授团队的 “安全长效纳米抗菌材料”项目的强大科研优势及温维佳教授实验室过去20年来在纳米及功能结构材料的技术积累下厚积薄发,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大批高端团队相继落户新区,并在新区进行产业化。

产业要升级,创新是关键。以开放创新为引领,环大亚湾新区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扎堆”而来。

“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创新资源集聚,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良性循环正逐步形成。”环大亚湾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环大亚湾新区已有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4名港科大教授,在新区创办企业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壳牌集团三大专有技术、科莱恩化工药用级聚乙二醇生产技术等世界级技术率先在这里应用。

一个个研发攻关团队、一项项成果转化应用,正在开拓一个个新的产业领域、催生一种种新的业态。

在政策的推动下,一系列国家级研发创新机构先后在环大亚湾新区建立: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获评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CNAS检测资质认证;金百泽“云创工场”获评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国家千人计划(惠州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签约;国家鞋材及鞋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完成主体工程,鞋业链垂直整合等六大服务平台推动制鞋业升级发展;惠州市首家民营农业科学研究院——— 惠州市四季绿农业科学研究院部分科研成果已开始转化;全省首个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 广东省鹏昌蛋鸡养殖院士工作站揭牌,这也是全市第3家、新区第2家院士工作站。

截至目前,新区三县区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6家、孵化器在孵企业158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三年累计分别增长171.1%和298%,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同期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和132.1个百分点。

这些,已经成为新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发动机”。

新闻推荐

打造智慧产业转移栖息地 中国水业集团鸿鹄蓝谷项目正式开工

鸿鹄蓝谷智慧广场项目开工庆典仪式现场。7月11日上午,中国水业集团鸿鹄蓝谷智慧广场项目(以下简称“鸿鹄蓝谷项目”)举行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