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看到未来早点抓住机遇” 电池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惠举行 院士聚惠共话新能源发展
东江时报讯 记者黄岸媚 1月13日至14日,一场关于“2018电池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头脑风暴论坛在惠州激烈上演,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丁文江、吴峰、南策文等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做了精彩演讲,以当下热点为话题进行分享与交流,有技术探讨,也有创业鸡汤。本次论坛由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技术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就《车用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做了精彩的演讲。衣宝廉院士指出:“从国际层面看FCV已经渡过技术开发阶段,进入到市场导入阶段。从国内层面看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快薄膜有序化电极、3D流场、高活性非铂催化剂研究,促进燃料电池电堆性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认为,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批量制造的开发应用成为下一步研发重点,铂用量的降低,特别是采用非铂催化剂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文江以《绿色之镁、稀土栽培》为题发表了演讲。镁为什么是绿色的?丁文江表示,“绿色”有两个指标,一是提炼一吨新的金属和回收一吨金属能源之比、消耗越低越绿色,“回收一吨镁跟提炼一吨镁能耗大概是5%左右,如果是铝回收大概是7%到9%,钢有20%。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回收的能源之比来讲,镁是绿色的。”二是看材料是不是可持续利用。“钢、铁按全世界的消耗速度,全世界还有70年就没有了,铝还有220年,只有镁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所谓“稀土栽培”,丁文江表示,镁在生活中用的比较少,因为镁有一些缺点,比如强度、变形能力、耐腐蚀的劣势。怎么来突破这样一个瓶颈?丁文江表示,可以用稀土来改善。
丁文江认为,近些年来,美国、日本精塑材料的研究力量在弱化,都去搞纳米材料、生物材料了,而当制造业回流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人才了,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时候,金属的功能性会越来越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峰做了题为《新型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进展》的演讲,高性能二次电池可以成为电动车辆、规模蓄电、信息通讯等重大应用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综合环节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二次电池市场需求预计呈爆发式增长,并导致原材料价格飞涨。在未来,他们团队希望通过动力电池在材料、工艺、管理系统的颠覆性技术突破和协同创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技术支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南策文认为,全固态锂电池会极大提高安全性和性能,但在实现产业化之前,尚需不断提升现有技术。未来,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发现,锂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空间无限。
创业鸡汤
除了做技术的分享,现场的专家和学者们还给创业者带来不少鸡汤。“这是一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你很难想象下个竞争对手,也很难猜到什么的行业会打败现在的什么行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足够开阔的视野,足够敏锐的眼光,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点抓住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文江在演讲快要结束时,给创业者打了一支预防针。他认为,在“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我消灭你,但和你无关”的今天,更新和淘汰的周期加速缩短,换个视角,需要重新看待你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