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有专骗老人的不法商贩出没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克、×迪统统一百元一双”“阿姨,看看我们这款产品,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叔叔,留个电话登记一下,免费送块透明皂”……
连日来,记者在西部某省会城市的多个早市走访发现,在新鲜食材吸引不少市民驻足消费的同时,一些不法商家也盯上了逛早市的老年人。
一位穿着白大褂散发传单推介保健品的中年女性,看到老年人就亲切地叫叔叔喊阿姨,没等对方接话便拿着传单开讲,即便发现老人不感兴趣,依然微笑着询问能否留个电话回头联系。而当记者凑上前去想要份传单,看看其推介的是什么产品时,这位“白大褂”却躲躲闪闪。
留下姓名、电话等信息就送礼物,难道真是老年人赚了?一位被一投资理财公司骗走20余万元的刘姓老人,就是从一袋洗衣粉开始逐渐被“套路”的——
“逛早市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说‘叔,登记个信息就能免费领洗衣粉’,我想这是好事,就留了姓名和电话。 ”这位老人说,没过几天,小姑娘给他打电话说公司有一个理财项目利息很高,去公司了解的话给送一斤鸡蛋,听完不买产品也没关系。
从留下个人信息开始,听了几次课,刘姓老人便把20余万养老钱投入了那家投资公司,最后老板跑路,他欲哭无泪。这位老人说,被骗之后他逐渐关注到,现在一些假冒伪劣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对老年人个人信息也很感兴趣。这些销售人员的套路和个别投资公司几乎如出一辙,获取老年人个人信息后,过 “专家健康讲座”“上门义诊”“免费抽奖”“免费旅游”等手段,夸大产品效果,用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类似的情况不只发生在西部地区。 “早市上免费送净水机是套路”“早市免费礼品套路专骗老人”等新闻在多地都曾出现,这也说明此类现象并非个例。
个别不法商贩为何青睐在早市上“围猎”老年人?记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早市开市时间早,与市场监管部门的上班时间形成时间差。让个别不法商贩钻了空子,从而逃避市场巡查和监管。
二是早市流动性大,方便不法商贩流窜。更有甚者,今天在这个早市明天挪到另一个,打“游击战”,这让消费者事后即便发现上当,也很难挽回损失。
三是早市人流量大,且老年人居多,便于不法商贩寻找“目标”。
不法商贩在早市上“围猎”老年人,图的是他们口袋里的钱,造成的却是老年人身心受损甚至整个家庭不睦的恶果。斩断早市上伸向老年人的黑手刻不容缓。
首先,要在“8小时”外做文章。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可尝试探索市场巡查、检查与早市开市时间同步,或在重点地段增设摄像头,或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队伍整合部门资源,以实现强化监管。
其次,应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开放平台及时接收消费者举报。
第三,应在绩效管理、行政问责等领域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用制度确保监管者时刻打起精神,使市场监管取得实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时刻在线。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乱象不止,监管升级。针对人身保险产品乱象,银保监会近日开展专项核查清理工作,要求不留死角,并明确提出严查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