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40年中国人获得感满满
超市里,来自加拿大的鲜活龙虾成为抢购爆款;网络上,“一键下单”即可让澳大利亚的深海鱼油越洋送货到家;药店里,所有普通药品进口零关税,老百姓买得起、买得到进口药了……今天,国人购物清单越来越有“国际范儿”,这一切,源于中国40年来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点亮东南海岸线,从加入世贸后“与狼共舞”到探索设立自贸区、自贸港,中国不断向世界敞开怀抱,也让百姓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就业机会增多、收入增加、产品种类增多……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而要说这40年里不变的,那就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政府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初心。
专家表示,紧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自主扩大开放适应人们消费升级,这是40年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重要经验。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向消费驱动型,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与再平衡。
1、一只加拿大龙虾的“中国之旅”
清晨,在北大西洋海风吹拂中,加拿大东南部新斯科舍半岛渔民出港了。他们每天捕捞的大量龙虾,被放入一个个暂养池里。北大西洋的冷水,让生长在这片未经开发海域的硬壳龙虾不仅身长体重,而且即便离开海水也能在低温下存活两到三天,因此受到全世界买家的青睐。
中国的盒马鲜生全球直采部总监黄玲就是买手之一。每天,大批鲜活波士顿龙虾被妥善装箱,坐上从加拿大飞往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飞机,约20小时后抵达。经过海关清关及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后,这些龙虾被送往温度、盐度适宜的暂养池,经过盒马工作人员再次检验合格后送往门店水池中。“龙虾从加拿大到中国盒马门店里,最快只要72个小时。”黄玲说,海关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报关、审检等程序工作效率,对缩短物流时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79岁的北京市民白大爷和老伴如今有个爱好,隔段时间就会邀几个小学同学到盒马鲜生门店吃一顿海鲜大餐。加拿大龙虾、俄罗斯帝王蟹都是他们的最爱。白大爷说:“在这里买完,工作人员现场做,和同学一起吃,很享受这种生活。”
据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介绍,盒马已实现从近100个国家直接采购各类商品,在北京十里堡店,进口商品约占到一半。加拿大龙虾、俄罗斯帝王蟹、英国面包蟹、挪威和智利三文鱼、澳大利亚安格斯牛、日本和牛等深受消费者欢迎。
“对外开放让中国人吃得越来越丰富了。”今年54岁的李先生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如今,他家里每天的菜式搭配更注重科学和营养。他不仅会去盒马鲜生店里买海鲜,还学会了通过“海淘”购买澳大利亚鱼油。“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可想象的。”他回忆说,当时物资匮乏,买东西要凭票。
“那时候能到‘老莫餐厅\\’(莫斯科餐厅,北京第一家对外开放的俄式西餐厅)花5元钱吃一顿‘罐儿牛\\’(罐焖牛肉),可就了不得了。”李先生当时工资每个月30多元,在北京算得上中高收入;但他坦承,去“老莫餐厅”的次数屈指可数。
“对外开放40年来,进口商品和服务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程度,居民生存型、物质型消费逐步得到满足,发展型、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记者表示。
2、“四大件”的流变与“睁眼看世界”
除了吃,购买国外产品的经历也让李先生印象深刻。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不仅稀少而且昂贵,“要买必须有外汇券”。
1984年,李先生花了300多元,终于拥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这是一台21英寸的匈牙利黑白电视机,相比国内电视清晰度更高。到了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成为新时尚,他花一万多元购置了一辆日本铃木摩托车。进入新世纪后,他将摩托车换成了十几万元的日本“本田”轿车。“当时国外的东西质量更好,所以人们攒很久的钱才买得起一样从国外进口的‘大件\\’。现在国产商品的质量和服务都上来了,我更愿意买国产品牌。”
李先生口中的“大件”主要指家庭耐用消费品。40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大件”也在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四大件”指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变成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录音机,新世纪初期变成了手机、电脑、汽车、房子;而现在,手机、电脑已被踢出“四大件”范畴。
“支撑人们心目中‘四大件\\’发生变化的底气,是收入的持续增加。”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刘青对记者表示,“四大件”受宠,不是说人们不想要“四大件”之外的东西,而是因为收入没有达到相应水平时不会去想,“潜意识里的需求是被压抑的”。
1980年,中国居民人均GDP为307美元,2017年达8582美元,增长了28倍。一些地方居民收入增长更快。数据显示,四川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年来增长了113.5倍。“收入增长使人们的预算约束放松,需求逐步释放,反过来促进了供给层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产品短缺到现在的极大丰富。”刘青说。
人们收入的持续增加,重要原因在于对外开放后的外资涌入、各行业门类发展带来的自主就业机会增多。在刘青看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沿海城市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真正起点,这些城市摸索出一套新的发展路径、模式,并逐步扩展到全国。特别是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与世界接触面更广,通过“以开放促改革”,供给、需求都得到扩张。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种变化:加入世贸前10年,中国开放了100多类服务市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商品平均进口关税从15.3%降到9.8%,并取消了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进口商品逐渐进入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据刘青分析,人们以前重储蓄,源于对未来收入的稳定性缺乏信心;如今人们有能力在未来保持和提高收入,同时新的金融产品大量出现,为人们扩大消费提供了条件。
“开放对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向记者强调了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开放不仅使中国老百姓享受到先进、多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且通过科技、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开放与交流互鉴,使老百姓在心态和思想上日渐开放与成熟,为我们顺利融入全球生产、分工、消费、分配、治理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3、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
今年5月1日起,中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5月10日,商务部发布“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扩大中高端商品进口,试点供应链创新;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汽车进口关税从25%降至15%……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主动扩大开放的的惠民举措加速落地。
“民生痛点在哪里,我们扩大开放的重点就在哪里。40年来,中国政府将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在对外开放举措中,从未改变。”迟福林说,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13亿多中国人巨大的消费需求与不断开放的国内市场相结合,意味着消费不仅将拉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将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那么,如何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对外开放中的获得感?
王军建议,政府要确保居民和企业财产权得到更有效保护,并使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国家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相匹配,使其有基本条件实现消费的合理增长和逐步升级。
刘青则认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人们一切获得感的基础;同时要解决老百姓痛点、热点需求。比如国外有很多非奢侈品牌但质量好、服务优的产品,扩大这些产品进口,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有多样性选择的强烈需求。
他强调,进口国外优质产品与国内高质量供给要同步发展,不可偏废。为此,要进一步降低相应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通过扩大开放和充分市场竞争来促进国内企业发现新市场,创造性地满足人们需求。
迟福林认为,当前中国消费领域的突出矛盾是居民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他建议推进教育、医疗、养老、金融、保险、会计等服务业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和国外开放,加快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高地。“这些行业关系中国社会结构转变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是民生痛点与热点。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将明显加快。”迟福林说。
同时,还应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的主体。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3亿左右,但占比还不高。迟福林建议,通过以稳定制度预期为重点的收入分配改革,未来10年左右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现在的30%左右提高到50%以上,让更多人“能消费”。
“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创新,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让更多消费者‘敢消费\\’。”迟福林说。
(据人民网)
新闻推荐
“异常复杂严峻”环境中增长6.8% 半年报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国民经济半年报。记者根据其中的重要数据,观察中国经济正呈现哪些发展态势。GDP:增长6.8%,折射中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