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以高层次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莱芜新闻网 2018-07-24 15:12

向苏州学什么———

以高层次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提到苏州,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而今苏州,最令人瞩目的,无疑是他们践行新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实践。新发展理念成为思想引领。苏州把发展实践中的做法与新发展理念逐一对标,用新发展理念对面临的矛盾问题进行研究剖析,找出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创新”是苏州的城市精神,也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创新的核心是人才。目前,苏州人才总量达到25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高层次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苏州工业园抢抓机遇,形成“2+3”特色产业体系,即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口浪尖”话转调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李玉亮

7月17日,记者一行冒着酷暑赶到苏州采访。期间,正逢苏州工业园一家国际企业欧姆龙精密电子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苏州工厂停工停产。

继去年希捷解散苏州工厂,今年年初日东电工宣布停止其苏州公司光学事业部门生产活动后,欧姆龙的倒下,让“企业倒闭潮”、“外资撤离潮”的声音甚嚣尘上,再次将苏州工业园推到“风口浪尖”。

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处在舆论风暴眼中间苏州却非常淡定。记者在采访时,苏州日报社、苏州工业园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以“腾笼换鸟”和“高质量发展”这些词汇作出回答。他们认为,苏州工业园有数千家企业,近年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能因个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一叶障目”。

翌日,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采访,印证了这些说法。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苏州欧姆龙的关闭,是液晶背光板行业所面临的来自新技术的挑战。这是技术革命和产业格局洗牌的结果,也是苏州大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聚焦微观,更要着眼宏观。“欧姆龙”停产了,但更多的项目在苏州工业园里快马加鞭,千帆竞渡。至2017年底,9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共投资了156个项目,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8亿元,同比增长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8亿元,增长10.3%,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均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一园可窥大势,一城可瞻全局。1994年设立的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正在迈向中高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年均增速30%左右。

在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再次拿下全国第一名。

(引题) 十多年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像抚育婴儿一样精心培育企业,终于迎来集中爆发期

十年磨一“剑”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李玉亮

“我对苏州一见钟情。”苏州晶云药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敏华这样说。8年前,他跑遍北上广、长三角,最终落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创业。

陈敏华看重的,是园区全面的技术配套,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优越的创业创新氛围,成熟的人居环境。

实践证明,陈敏华的选择是正确的。无论是科技项目的申报,还是“千人计划”申报,政府的帮助和扶持让陈敏华的创业没有后顾之忧。产业园公共部门在团队管理、融资对接以及企业战略投资等多个方面提供培训和服务,为公司迅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园区内的信达生物有限公司也是如此。7年前,拥有61项发明专利的俞德超来到苏州,创办了信达生物。短短5年内,公司生产的抗体新药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底病、心血管病四大疾病治疗领域,成为苏州唯一一家“独角兽”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目前最受瞩目、发展空间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苏州工业园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然而生物医药产业有很长的“发育期",也非常“烧钱”。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10年10亿美元,简称“双十”,这是业界共识。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没有急功近利。园区就像“磁石”,提供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端人才前来创业。这些人才包括6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9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2位姑苏领军人才。

以公共研发平台为例,很多生物医药研发设备需要进口,不少仪器动辄一台数百万元、上千万元,这显然不是初创期企业能承受的。如果每个企业都单独购买,也是一笔巨大的重复投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创造性的建设了公共研发平台,购置一流的仪器设备,免费提供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此外,园区还提供产业服务、资本平台、工程代建、品牌推广等一条龙服务。

时间和投入,考验的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决心和信心,更考量着园区的眼光与坚持。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自从2006年启动载体建设和招才引智至今,已有12年时间。园区潜心付出,精心呵护,将一家家种子企业孵化培育成“独角兽”和“ 瞪羚 ”。

5年时间,园区内的信达生物完成4轮融资,累计完成融资高达近5亿美元;华明道康获Pre-A轮千万融资,迈迪威“拿下”国家级CMA证书......如今,园区里的好消息让人目不暇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迎来了集中爆发期。

2017年,园区新增1类新药临床批件共17个品种,占全省45.9%、全国12.4%。园区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超过40家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总计有141个项目获得风险投资,累计金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成为最具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引题) 服务企业的“低身段”,恰恰体现了引领发展的“高站位”

“店小二”与“排头兵”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李玉亮

在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入口处,摆着一台名叫“可信身份认证终端机”的设备。在它的帮助下,市民即使没有带身份证,也可以进行身份认证,办理业务。

苏州的“不见面审批”更让人过目不忘。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例:苏州市民于先生在“苏州公安网上办事大厅”申请办理道路施工许可证,苏州交警部门受理后立即派员到现场踏勘,并当面收取申请材料。次日,于先生就收到了EMS寄来的《道路施工许可证》。过去,于先生需要带着材料跑去公安窗口递交申请,还要等7个工作日才能得到审批。如今,网上申请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只用1天就拿到了证。

“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这已成为苏州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记者在《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苏州市政府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苏州还率先公布141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还推进了一照一码、多照合一等改革,政府提升效能,甘当“店小二”,大大提升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

在苏州工业园,苏州瀚华制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驶入发展快车道。谈及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相关负责人用“无微不至”四个字来形容:100万元的启动资金;200平米办公场所三年的免费使用权;核心技术人员的住房和生活补贴……而最令企业受益匪浅的是,园区基于整个工业产业链,架起了沟通桥梁,为企业精准匹配对口合作单位。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很多干部看来,亲商服务是“园区经验”的重要内涵,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之一。

早在1995年,这里就在国内率先针对落户企业开展窗口式集中服务。如今,这里深化“放管服”,实施了“2333”改革,即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分别在2、3、33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项目审批不到现场踏勘即可做出行政决定。

回望苏州发展,正是这种放低身段的“店小二”精神,造就了苏州“排头兵”的地位。苏州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努力向社会提供高效率、高品质、高标准的政府服务,全力打造“有为政府、有效市场”。2017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万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8.1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增长10.4%。

【亮点链接】:

(题)一张规划图,管了三十年

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有两张规划图。一张是1994年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远景图,一张是2014年园区建成后的实景图。两者相似度竟高达90%以上。这里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在预留“白地”(未明确今后土地用途的空地)、“灰地”(未来可以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地块)、“弹性绿地”(可开发或可不开发的绿地)的基础上,细化刚性约束,不能因迁就开发商和项目而任意变更规划,避免反复折腾“翻烧饼”。这不仅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而且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高水准、高品质。

题)苏州工业园区: “独角兽”和“瞪羚”唱主角

今年,科技部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及趋势研究报告》,全国共有164家企业上榜。苏州工业园区也紧随其后推出属于自己的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一时间,“独角兽”、“瞪羚”成为了江苏创投圈的热词。

在6月28日下午的首届独角兽暨瞪羚企业培育工程工作推进大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分批次、梯队对辖区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扶持。此次公布的名单,包括1个独角兽企业、18个独角兽培育企业、142个瞪羚企业和51个瞪羚培育企业,这些企业正是园区今后将重点扶持的对象。

(题)顶尖人才购房最高补500万

苏州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明确将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购房补贴,市级以上领军人才最高给予250万元购房补贴,面向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优租房或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享受本市户籍学生待遇,并深化完善公办学校定点吸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制度。

(□本报记者 鹿振林 李玉亮 编辑 沈孝东)

?

新闻推荐

黑龙江:上半年GDP为6240.6亿元 同比增长5.5%

记者7月25日从黑龙江省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全省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质的良好态势。初步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