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屡曝债务违约 万亿元级环保产业将加速并购整合
去杠杆背景下,债务危机在环保上市公司领域爆发。
截至目前,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接连爆发债务违约,盾安环境控股股东盾安集团则更是爆出了450亿元债务危机等。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化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总干事李小平说,长期以来,不少环保企业无序的规模扩张以及大量的环保项目垫资建设,致使企业深陷债务困境而难以脱身。
新时代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宏观分析师文思佶表示,在国家政策驱动下,环保行业整体规模高速扩张。由于其依赖于发债,在2016年发行了大量信用债,这直接导致2018年面临回售与到期的较大压力。
“目前处于‘稳杠杆\\’环境中,并无宽松政策出台,对于待偿债务压力较大的环保企业来说,仍存在违约可能性。”文思佶说。
不过,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债券通”周年讨论会上表示,今年前5月,整个中国债市违约率仅为0.39%,这明显低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也明显低于国际债券市场违约率水平1.2%-2.08%。所以要非常客观、冷静地来看待债券市场的违约问题。
持续升温的债务危机
这场环保债危机仍在蔓延,一系列违约“地雷”密集“爆炸”。
根据大智慧数据,今年前6月,中国债券市场共有23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家企业主体。除以前年度有违约记录的企业外,今年以来新增了7家。
民营环保上市公司成为“重灾区”,频现债务违约,*ST凯迪、神雾环保皆在其中。记者统计发现,这两家企业债券违约总额达18.06亿元,约占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总额的四分之一。
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神雾环保资产负债率为60.91%,*ST凯迪资产负债率为72.58%,盛运环保资产负债率为72.57%,东方园林资产负债率为70.1%。上述企业今年一季度应付债券分别为4.43亿元、1.9亿元、9.73亿元、21.87亿元。而今年一季度环保行业资产负债率在50.58%水平,所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41.92%左右。
从衡量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来看,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ST凯迪、盛运环保以及东方园林分别为1.86、0.65、1.14、1.03,均低于2。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流动比率在2:1以上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今年一季度神雾环保(4.05亿元)同比下降249.14%,*ST凯迪(-3.62亿元)、盛运环保(-1.02亿元),也分别同比下降542.16%和25%。
不仅如此,从盈利能力看,神雾环保和*ST凯迪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后者今年一季度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368.73%;总营收7.1亿元,同比下降28.03%。而盛运环保一季度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小幅上涨13.63%,2017年净利润(-13.18亿元)同比降幅达1207.14%。
除*ST凯迪、神雾环保外,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运环保”)债务危机也较为突出。其7月9日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合计8.87亿元。公司可能会因逾期债务面临诉讼、仲裁、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风险,可能将会影响到公司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增加财务费用,加剧资金紧张状况。
新三板挂牌的蓝天环保(430263),也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7月5日,蓝天环保公告称,公司股票转让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自明日起变更为“ST蓝天”。次日上午,蓝天环保确已戴帽“ST”。
值得注意的是,蓝天环保是2017年首家发行创新创业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公司,但仅三个月后,经营就爆出问题。今年4月底,蓝天环保及其子公司待偿还银行贷款、融资租赁款累计19笔,待偿还本金余额3.11亿元,其中涉及1.57亿本息将于今年1月至12月陆续到期待偿还,且尚未偿还。部分债权人已对其及相关主体提起诉讼。
监管趋严下融资难度上升
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其林看来,此前环保行业集中发债,陆续迎来了债务清算期。今年以来,债务违约、发债遇冷、资金链危机等问题频现,环保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作为高度依赖资金的环保行业,不可避免会受到政策影响。
而环保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更是与多家环保上市公司紧密相关。文思佶说,中国环保企业普遍采用PPP模式,投资期限长且规模较大,企业发展甚至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融资环境。2016年年底,国家开始金融去杠杆,导致资金面大幅收紧,企业融资成本有所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环保企业做工程特别是PPP项目,单个项目体量往往特别大,几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项目很常见。公司要做大,就需要大量资金垫资。而环保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回款期会很长,再叠加,现阶段资金成本越来越高,融资难度加大,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李小平也表示:“目前,PPP已成为很多环保上市公司很难受的领域。很多投资的高成本是目前不少环保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这是个导火索,可能会蔓延出很多问题来。”
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国家去杠杆力度加大,监管趋严,再融资难度急剧上升。一些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偿债能力明显下降。
该人士认为,环保债违约与制度无关,问题主要出在企业运作经营和战略思路上。“很多债务违约问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企业对规则和规律的漠视。人灾大于天祸。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投资的失败,实质上是漠视规则、盲目扩张等一系列人为原因造成的。”
文思佶对记者说,对外部融资环境较敏感的环保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此前受政策鼓励及利润驱使,大量国企加入环保行业,直接导致竞争加剧,压缩了部分民企业务和利润空间。今年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于民企中,其发债成本与难度正在加大。
产业并购整合将加速
“杠杆率过高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总有一天可能因还不出而导致金融风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总体来讲,环保绿色产业还属于一个健康发展的态势,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金融风险,比如说资产负债率正在走高。一些企业债务违约的原因短期看跟政策变化相关,但也跟自身风险防控能力不到位相关。
他还指出,第一,要关注尤其是要预判各种政策的变化,包括地方政府融资政策的变化,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债务风险管理;第二,要重点研究绿色金融发展,包括利用绿色债券、绿色资产债券化、绿色基金等多元化的方式来扩大融资,尤其是要更多地利用股权融资;第三,环保上市企业要做好信息披露。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年报披露过程中,1420家沪市公司中有855家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较2016年同比增加了235%。其中,有439家属于自愿披露环保信息。此前,为了躲避监管和避免股价波动,部分上市公司对环保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对于受到的环保处罚信息甚至选择不披露。
对此,马骏还表示,绿金委支持的中证研究院已开始启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加大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一方面可以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可获得性。
按照此前出台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我国将分步骤建立强制性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制度,到2020年所有上市公司将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也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环境产业规模快速发展。2016年全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5万亿元,已成为万亿元级的产业。2017年环保产业收入为1.35万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7.4%;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约为2794亿元,同比增长15%。
环境企业既面临着担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任,也面临着资本市场上一再遇冷的困境;既面临着“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也面临着PPP项目调整过程中所引发的困惑;既面临着全社会环保热情高涨的有利时机,也面临着行业国进民退的窘境。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指出:“今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全球正面临着由贸易战引发的动荡、国内经济开始加强去杠杆的力度、资本市场对环保的态度也由热转冷、PPP项目正在实施深入调整、行业内部涌现出了国进民退的趋势。诸多因素的叠加,让环境产业的发展遭遇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强烈冲击。”
他认为,环保行业将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纵向整合提升效率和效益,环保行业很多大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并购整合的对象,其中央企、国企会扮演重要的资本力量,这个时间或许半年到一年。
(据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
新闻推荐
从省政府新闻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7月25日联合举行的2018年上半年全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