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汽车新闻> 正文

中德合力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两国车企开启新一轮合作浪潮

南方日报 2018-07-13 08:22

大众与江淮汽车、一汽集团分别签署了协议,深化电动车、智能网联的合作。

新华社发

南方网红

南方名记

郭小戈工作室出品

在代表着汽车未来发展方向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中国与德国正在构建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层面,都自上而下地深化产业融合,打造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也凸显了全球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日前,中德双方签署了《关于自动网联驾驶领域合作的联合意向声明》,称中德两国将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多层次交流。

与此同时,中德两国车企也开启新一轮合作浪潮,大众分别与江淮、一汽合作,共同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基础措施;宝马牵手长城设立合资企业,与华晨合作的战略升级,首款电动车型BMWiX3预计在中国生产后出口全球等。

中德汽车业迈入深层次合作

早在2011年6月,中德已经发表了《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两国的合作关系提升到了新高度。时隔不久的2012年汉诺威工博会期间,双方又发布《中德关于电动汽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4年10月,在中德政府磋商后发布了第三轮合作纲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再度将电动车合作确定为未来两国创新合作的重要领域。

随着中德双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和发展,本次各项合作的签署进一步突破了原有的合作边界,以智能网络为基础,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双方合作迈入了更深层次。中德双方的主要企业也开始加速参与其中,迎接全球智能化和电动化汽车时代的到来。

其中,大众与江淮汽车、一汽集团分别签署了协议,深化电动车、智能网联的合作。大众与江淮将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配套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与一汽的合作则将围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相关服务,提供家庭充电、公共及半公共充电、充电数据服务和电池再利用管理等方案,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宝马也深化了在中国的合作,与华晨签署了长期发展框架协议,实现到2020年BMWiX3将在沈阳投产,并实现在全球销售。同时与长城签署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建立新公司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到51亿元,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销售整车及零部件、组件和配饰等。

这也看出,在汽车产业面临革命性变化之时,一个是全球技术最强的国家之一,一个是世界上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促使中德合作从之前的简单投资扩产能的低级别合作,迈向了共同研发,快速布局前瞻技术的阶段;从之前仅面向中国开拓市场,迈入了共同开发全球市场的阶段。

投资进入双轨运行阶段

除了整车合作,中德合作在投资方面也取得新突破。宁德时代CATL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宁德时代CATL将在联邦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宁德时代CATL图林根电池生产基地将分两期建设,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计划于2021年投产,2022年达产后将形成14GWh的产能,有望为当地提供约600个就业岗位。电池生产基地制造的产品将为宝马、大众、戴姆勒、捷豹路虎、PSA等全球知名车企使用。

同时,蔚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博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传感器技术、自动驾驶、电机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展开重点合作。博世为蔚来ES8提供了驾驶辅助系统、控制单元、传感器和智能化助力器iBooster等关键部件。这些部件进一步开发后,也将运用到蔚来将推出的其他车型上。

这意味着中德双方的投资进入双轨道运行模式,两国之间曾经的合作如同单向箭头,德国车企指向中国,进入中国寻求市场,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中国在核心技术方面参与度低。如今,双方合作更类似于“双向箭头”,资本不再是单一流动,而是“有来有往”,中国制造企业也开始踏入德国,走向新的征程,在“引进来”的同时,注重“走出去”,将两者有机结合。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中德产品的互补性和协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不再只是单纯的向德国学习技术,两国合作加强是一种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南方日报记者郭小戈

实习生倪叠叠

新闻推荐

双子星战略落地 领克02正式上市

张家口领克工厂。领克02。信息时报讯(记者曾祥萍)日前,领克汽车第二款SUV领克02正式上市,共有8款车型,市场指导价为1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