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原料药市场出现巨幅波动当反思

南方农村报 2018-08-15 01:43

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以来,原料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市场价涨到23300元/公斤,暴涨58倍。报道涉及的原料药厂很快向制药企业发出了新的供货通知函,表示其扑尔敏出厂价才800元/公斤。

在目前的相关报道中,扑尔敏原料药涨价的原因指向了经销商。“原料药厂的供货价或许没有超过800元,但事实上我们从原料药厂根本拿不到货,进货只能通过经销商,而实际拿货价已经飙升到两万多。”浙江某药企的负责人胡坤(化名)表示,原料药厂是否无辜他不好说,但大头肯定是进了所谓“授权经销商”的口袋。

矛头所指正是经销商的价格垄断。不能不说,虽然原料药生产、销售都是市场化行为,但是,如果某种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高度集中在一两家生产商或者经销商手中,同样也形成了垄断。不过,拥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代表着就应该被反垄断。在我国的反垄断法中,明确反对的一种垄断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也就是说,某厂家或商家利用自己对行业的绝对影响力,而随意涨价,予取予求。若有的原料药生产商或经销商确实如此,那就需要坚决反对。

但中国的市场垄断问题比较复杂,有些所谓的市场垄断,其实是由于行政审批等原因造成的。

据报道,原CFDA数据库显示,拥有扑尔敏原料药批文的企业共有7家,6家国内企业、一家进口企业。但据了解,目前实际持续保持生产的只有两三家药企,进口企业占比很小。去年年底,其中一家企业还因为违规被省药监局收回了GMP证书。

一种原料药获得生产资格的企业居然只有6、7家,这在偌大一个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生产厂家太少自然会令市场供求关系脆弱,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波动不止。原料药的生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污染,而最近一年多来,中央环保督查风暴劲吹,各地环保压力加大。不排除这些压力也传导到了原料药生产商,导致部分厂家停止生产,从而影响了供求关系。

事实上,因为极难拿到行政审批公文,不只是扑尔敏原料药,其他原料药的生产也处于极端脆弱的状态。据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价监局副局长李青曾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而考虑到污染压力大、盈利空间小,真正生产的药厂数量可能更少。从近年公布的原料药垄断案来看,被垄断原料药的获批生产厂家多为个位数,实际投产的往往仅有2-3家。

更多报道显示,这一轮原料药的涨价不仅仅限于扑尔敏。公开资料显示,维生素B6价格从每公斤150元上涨到980元,葡甲铵价格由每公斤210元上涨到8000元……

所以,单纯指责原料药生产商、经销商搞价格垄断,并不能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更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原料药市场动不动就会出现巨幅波动?动辄只有两三家生产商的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原料药扑尔敏涨价一事,是否真的存在不当价格垄断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查。毕竟目前所有的报道,均是来自市场受害者一方的声音,原料药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声音一直缺席。即便最终调查证实了确有生产商和经销商在搞价格垄断,那么,也要反思是什么原因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作者于德清,媒体人)

新闻推荐

66家车企被工信部列入整改名单

羊城晚报记者黄斯上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出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根据《工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