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发展金融科技 洋钱罐深耕万亿长尾消费市场
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中,投资驱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居民消费已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能力提升的背后不仅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同时也是消费金融服务可获得率不断增强的直接验证。
在消费升级大浪潮驱动下,电商、银行、支付等机构都在厉兵秣马鏖战这一市场,而这其中,金融科技行业将凭借自身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寻找到自己的一片发展空间,并成为消费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新力量和新常态。
刚需不断升级 渠道服务下沉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央行征信中心收录的已有贷款记录的自然人约为4.8亿人,仅占中国现有14亿总人口的34%,而剩下的9亿人由于“零征信”几乎无法从任何传统金融机构获得相应的服务,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长尾消费人群。
国富民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消费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小额信贷需求。然而纵观市面上布局消费金融的各类服务机构,大多是以满足白领、中产阶级的需求为主,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蓝领人群才是新消费时代下的主力军。
而这,也是目前金融科技平台——洋钱罐的主要服务对象。按照平台CEO刘永延的说法,在金融科技强调消费场景之时,能够通过渠道下沉、服务下沉更精准地捕捉到用户数据并还原成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硬件的不断普及,用户的消费方式开始从传统线下门店快速向线上进行迁移,并在线上支付手段不断成熟的今天最大限度被满足,因此基于人们生活的各类属性的数据快速在线上汇聚;
其次,面对数量庞大的线上用户群体,现阶段传统金融机构尚未有能力完全承载起来,较长的审批时间、复杂的面签流程显然已有些落后,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先进科技的金融科技,可以更高效地缓解这一问题;
最后,传统金融仍然面对的是少数拥有征信记录的那部分用户,而金融科技平台可以利用有效的科技风控,对大部分的小白用户提供小额、分散化的产品与服务,这也让普惠金融更具现实的可行性。
稳妥发展金融科技 蓝领人群为重
普惠金融,知易行难。这项事业的推进,不仅仅需要监管部门的指引,更需要整个社会经济主体的共同协作以及创新。
这里所说的创新并非是要刻意区别于市场的常规做法,而是要有打破常规意识和认清自身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正如日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首届北京金融安全论坛上所提到的,金融科技创新既不能唯技术至上,过高估计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效益,也不能忽视技术发展的趋势,缺乏前瞻性的战略应对和布局,不能离开金融场景和业务需求,空谈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对于着力在线上的金融科技平台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以洋钱罐为例,平台自上线以来,始终坚持金融信息中介的业务定位,并将重点服务对象设置在22-35岁、生活在三至六线城市、月收入3000-8000元的蓝领群体。
据某调研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蓝领消费金融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预计在2019年增长至1.7万亿元。然而一直以来,这部分人群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工作流动性大、社保信息不全、基础征信不足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其用户画像几近空白。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空白,洋钱罐推出的多款借贷产品均是围绕该部分人群的各类生活需求,让那些无法被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信用好、还款能力强、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年轻蓝领在需要钱的时候能够借到钱。
事实上,风控是消费金融的生命线,而大数据则是支撑风控体系的“基石”。特别是随着新金融模式在更多生活场景的渗透和应用,利用大数据征信做好风控则是平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就这一点来看,目前洋钱罐已与数十家数据方建立合作,通过纯线上的方式抽取数千维度的变量。针对诚信、失联、关联聚类、信用等多个维度构建了若干个机器学习模型,精确判别用户的欺诈和信用风险等级。
为保证用户画像的精准度,洋钱罐坚持通过对比数据库判别个人实时信息是否与其画像保持一致,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检验操作人身份,再通过比设备和联系人等信息,借款发生的频率和集中度等因素,多方位核实借款人的行为,集中剔除掉组团诈骗的可能;与此同时,平台还通过聚类算法及时甄别出欺诈流量,并作出及时的反应。
立足用户逻辑 机遇与挑战并举
面对当今市场上消费品类繁多、良莠不齐的金融产品,用户如何找到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值得信赖及忠实的企业,成为了一个普遍难题。
“回归消费、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通过更多在线数据和技术创新,让更多老百姓有能力借到钱去支付他们日常生活开支,是平台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刘永延如是说。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10月底,洋钱罐累计借款笔数超过2700万笔,累计借贷金额超过470亿元,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们解决了实际需求和改善了生活质量。
或许有不少人会认为,金融科技平台服务的客群多属于社会分工的塔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前80、90后已成为蓝领工人主力,高等教育的普及也让这部分人群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对于互联网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在与日俱增。
面对万亿市场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才是各家平台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产品设计上,要制定出更加符合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在场景嵌入上,寻找出人们更细分的生活应用场景,以及更契合的嵌入方式;在风险防控上,基于不同场景应用不同的风控模型及数据算法,将消费金融产品做到最优化,不但有利于提高客群数量,在客户质量、坏账率方面也有很好的成效。
不难看出,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以经营信息撮合为主业的金融科技行业,必将在监管指引之下探索出一条平衡自身社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发展道路,并有望重塑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的格局。
结合眼下,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开始转向良序竞争和健康规范的方向并轨。未来,本就“立足于普惠金融,力图在社会金融主导体系之外,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边界、凭借丰富的金融产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平等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必将走向精分,成为市场更多选择与信任的重要载体。
新闻推荐
导读:京津冀地区地方酒在品牌价值上大多不如全国性的名牌国企,整合各地优势,形成三地合力,或许能够为京津冀市场带来一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