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市场信息> 正文

引导金融活水 滋润民营企业各地出台金融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珠江时报 2018-12-27 02:04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继佛山推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3”政策措施体系后,南海近日也发布政策“大礼包”,正式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落实品牌计划增资扩产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并即将出台《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南海拟设立总规模不超过30亿元的南海区上市企业通济资金,通过投资、增信、过桥等多种形式着力帮助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从而纾解股权质押融资平台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期南海朋友圈聚焦各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做法、政策,为南海进一步促进民企发展提供借鉴。

4个千亿计划为民企减负纾困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深圳市政府的支持政策力度之大更令外界吃惊。

12月4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力求通过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立长效平稳发展机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从而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

根据《若干措施》,深圳市将实施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对民营及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

具体来看,在企业减负降成本方面,《若干措施》称,将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落实深圳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大力清理转供电加价行为,确保终端用户电价零加价。基本医疗保险一档的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下调1个百分点,有效期至2019年年底。失业保险费率由1.5%下调至1%,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为0.7%。

此外,按省统一部署,降低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亏损满1年的民营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同意,可以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至1%或缓交住房公积金。将小微企业工会费的返还比例由60%提高到70%。确保全市企业年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

设1000亿元平稳发展基金

在缓解优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方面,《若干措施》称,要用好100亿元债权资金和50亿元股权基金。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让利等措施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将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引导商业银行、券商等股票质权人开展配套授信,不轻易抽贷和平仓。

此外,建立民营企业重大危机预警处置机制,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发性重大事件,相关部门要及时依法依规协调处理。建立深圳市民营企业家市外纠纷及涉诉应急协调处理机制,落实外地执法机关来深办案协查备案和深圳市企业市外涉诉司法协助制度,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民营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服务机制,建立企业海外涉及重大诉讼案件的报备制度和合规管理协调制度,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合规管理体系。

新增信贷1000亿元以上

在民企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若干措施》称,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由20亿元增加到50亿元,提高风险补偿贷款余额上限,将受益面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

此外,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企业实现贷款到期后无缝续贷,将银行业绩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

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

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方面,《若干措施》称,要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提供100亿元发债增信资金支持,建立企业发债风险分担机制,实现民营企业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

此外,加大民营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的上市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对企业在境外上市所开展的合规境外直接投资(ODI)审核备案给予支持。

23条新政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近日,浙江宁波市出台了《关于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加、优、增、推、减”五个关键词着手,包含23条具体措施,引导宁波市金融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针对宁波制造业大市、民营企业大市实际,《实施意见》强调,优化信贷资源,稳定制造业贷款规模,稳定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具体举措包括:

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放力度,力争制造业贷款保持年平均增速达到10%。

配置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努力实现“两增”目标。

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实现“一二五”目标,在新增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2021年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合理控制企业贷款综合成本,按照提高资金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减免服务收费要求,合理控制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质量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水平。

优化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实施意见》强调,优化信贷全流程管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体举措包括:

优化企业贷款期限管理,研发适合小微企业的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产品。

合理压缩获得信贷时间,建立贷款办理全流程限时制度,按业务类别对小微企业贷款办理时限作出明确承诺。

拓宽抵(质)押物应用范围,推广以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知识产权、股权、排放权和节能量等为抵(质)押物的新型融资方式。

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倍数,支持小微贷款的担保金额占比60%。

充分发挥金融资管功能,化解“两链”风险,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

积极稳妥实施资管新规,妥善处理新老划断,促进市场平稳过渡。

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的破产重整及债转股,支持重整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创新重整融资产品,加快信用修复。

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

充分发挥宁波市保险业在全国走在前列的优势,加快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强调,加大创新产品供给,为企业增信分险。具体举措包括:

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扩大贷款保证保险规模,争取年均贷款余额增速达到20%以上。

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对民营企业一般贸

易的渗透率力争达到35%。

推广小微企业财产保险,小微企业财产保险覆盖率力争提升到50%以上。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促进企业创业创新,推广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业务,采用“保险+维权+服务”的创新模式,加快推广应用专利保险和商标专用权保险。

加大保险资金引进工作力度,鼓励保险资金以多种形式向基础设施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PPP项目等领域投资。

推动上市公司稳健发展

针对宁波市融资结构比较单一,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直接融资规模偏小的情况,《实施意见》强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具体举措包括:

深入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大力培育上市后备梯队,分层分类推动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完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

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依法依规、市场运作”原则,组建由国有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宁波市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

拓宽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发挥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大债券市场融资功能,积极参与相关创新融资产品试点,鼓励优质民营企业参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试点。

加强地方资本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以及各类金融机构、新型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四板股权投资基金。

减少金融企业税费负担

为充分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减少金融机构转嫁费用,《实施意见》强调,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关于农户小额贷款有关利息收入的税收优惠,减轻金融企业税费负担。具体举措包括:

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减免政策,对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提高至1000万元。

落实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减计政策,对金融机构取得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经省级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办、局等)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按90%计入收入总额。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重要求

弱实体无强金融,这是监管层目前发声释放出的明确信号。监管层多次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绝非老生常谈。究竟如何理解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呢?

首先,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对资金脱实向虚等乱象的纠偏。

应当看到,金融风险集聚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脱离实体的资金空转。过去几年,以金融创新为名的产品花样百出,其中不乏一些披着“创新”外衣专钻政策空子甚至违规违法的产品。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是一种纠偏。过去一年多来,监管层也做了相当的努力。

长策还落在制度建设上。银、证、保均推进了多项补短板项目,通过修订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监管体系;更重要的是,分业监管的屏障正在破除: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渐成型,资管新规等直面刚兑、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政策正酝酿出台。

其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要按照市场规律服务实体。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指出,目前相当多的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垒大户”情结,不少企业高度依赖债务投入,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真正打破,“预算软约束”“投资饥渴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法治化破产机制远未形成。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是要破除这一理念的桎梏、行为的惰性。对于引发市场各方警惕的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行业、地方政府债务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金融机构应当慎之又慎。当前,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要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差异化金融政策等政策信号已经越来越明确。

最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靠硬觉悟,更要靠巧办法。

在着力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落点在于支持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郭树清指出,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正是亟待金融机构优化服务的方向。

当然,尽管政策的指向性是明确的,但对金融机构来说,商业的可持续性才能换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鼓励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时,不仅要靠打硬仗的觉悟,更要靠巧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从监管层的角度提出了保障小微贷款商业可持续性的几个意见,包括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降低资金成本、差异化监管以及优惠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办法,力求调动商业银行支持小微的积极性。

金融机构也当抓住这轮政策红利。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为加强原本相对薄弱的信用建设提供助力,政策的包容性则为抵押品的多样性提供了多条探索途径,并降低了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成本。如何在新政策、新技术、新思维背景下实现有效“创新”,还需相关各方努力。

(综合新华社、宁波发布、经济观察网、金融时报)整理/珠江时报记者沈煜

新闻推荐

银行理财子公司来了直销银行何去何从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正式步入了“子公司时代”。此次管理办法的下发,不仅对银行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