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市场信息> 正文

主动谋划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项目,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添发展动力 光明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渐入佳境

深圳特区报 2019-03-05 06:49

充满创新活力的光明高新产业园区。

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光明区坚持聚焦痛点难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坚持以改革探新路、破难题、增优势,主动谋划一批上接“天线”(指国家级试点)、下接地气的改革项目,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添发展动力,当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

笔者注意到,仅去年一年,光明区就统筹推进了42个改革项目,推出改革举措130条,形成创新成果58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改革项目,当属以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建设。

据光明区改革办主要负责人介绍,作为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光明区承接了投融资体制、创业创新环境、土地制度等改革任务。这些任务无不涉及实体经济发展。对于光明区来说,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

笔者从光明区改革办获悉,2018年以来,光明区以承接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级试点为契机,以科学城规划建设为全年工作主线,以营商环境优化、融资机制改革、产业空间管控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亿元以上,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亿元以上,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增速居全市前列。

改革举措:“五点共喷”强化供给

光明区从强化服务供给、强化资源供给、强化项目供给、强化土地供给、强化资金供给等五个方面着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改革。

——强化服务供给,开展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一是健全企业综合服务机制。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领导“千家企业挂点服务计划”,建立“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工作机制,搭建光明企业信息综合系统。全年三级领导挂点服务企业1000家,走访服务企业873家,收集问题1064个,已解决问题440个。二是优化企业执法检查环境。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在线平台,率先探索在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查事项工作模式。已编制随机抽查事项清单854项,涉及物业监管、住房保障等执法领域22个。完善区安监局、环保水务局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杜绝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现象,减少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干扰。

——强化资源供给,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改革。一是积极探索光明科学城建设模式。成立光明科学城区级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市区联动工作机制。编制《科学城总体规划设想和建设思路》《科学城概念性空间规划设想》,并纳入全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统筹推进配套区和光明小镇规划调整与实施,加快推进核心区土地整备、启动区土建工程等重点工作。二是加快导入高端创新资源。推动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光明留学生创业园,成为深圳市首个以石墨烯研究为主旨的应用技术研究平台。推动引进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等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3个。三是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引进深圳大学骆静利院士团队、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院士团队。目前区各类人才突破10万人,包括“鸿鹄人才”243名(其中市级高层次人才171名、区级创新创业成长型人才72名)。

——强化项目供给,探索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新模式。一是推动优质项目陆续落地。对接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加快遴选重点产业项目,完成4宗38.29公顷产业用地出让,推动中集、艾维普思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前三季度重大项目完成238.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5.7%。华星光电G11项目总投资538亿元,生产线建设项目已进入设备密集搬入和组装期。

——强化土地供给,开展产业空间拓展机制改革。一是开展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梳理连片产业用地地块25个104.55公顷。1-11月通过以房招商落户项目134家,出让9宗产业用地。二是加强工业区快线管控。严守31.8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线,梳理4个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权属情况,推动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三是加大创新型产业用房保障力度。积极统筹峰荟创新型产业用房等一批政策性产业用房,大力推动科润大厦项目、科创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预计2021年政府可掌握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约20万平方米。四是开展旧工业区综合治理。选取宝塘、美林、莲塘工业区试点项目3个,推进试点工业区“腾笼换鸟”。已清退宝塘、莲塘、美林工业区低端落后企业76家,3个试点已引入企业7家,拟继续引进企业3家。

——强化资金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完善代建制制度体系。制订“一个办法、两个细则、两个模板”,建立代建单位预选库、IDI保险公司预选库、IDI保险经纪预选库等3个预选供应商库。已启动代建制项目14个,涉及政府投资72亿元。二是优化PPP推进机制。建立光明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审核PPP项目入库和重大PPP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光明社会福利院PPP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开展光明环境园七通一平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中心PPP项目评审工作。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红土光明创业投资、高新投正道军民融合基金,筹建创东方光明先进制造产业基金、人才创新创业基金等基金。

改革成效:破难点惠民生强产业

光明区以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建设的探索实践,又有哪些改革成效呢?

一是企业成本大幅降低。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去年前三季度减免税金额约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达到100%,所得税减免达7446万元,同比增长29.9%。落实增值税期末留底退税政策,退税4.7亿元,其中华星光电退税2.45亿元。

二是创新创业生态逐步优化。创新载体快速增加。已有区级以上各类企业创新平台56个,其中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3个、省级创新平台10个、市级创新平台38个、区级创新平台5个。创新生态加快营造。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4.71%,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已有有效发明专利4838项,同比增长30.4%,专利创造水平完成值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

三是道路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交通品质大幅提升。周家大道(华夏路-龙大高速)、富利路(公明北环路-思源路)等8条断头路得以打通。主干道建设进度加快。已推进主干道项目14个,涉及道路35.7公里,总投资53.56亿元。公共交通设施逐渐完善。今年新增公交线路13条,优化调整67条,新建公交充电桩41个,增设候车亭47座。

四是民生问题得以缓解。学位大幅增加,入学难问题有所缓解。深圳实验中学光明部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学位3000个;新建成光明区第二中学、马山头学校,完成公明一小等三个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学位4890个。设立启明、吉米星、新湖杰仁等3家幼儿园,新增学位1110个。医疗资源大幅增加,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已投入使用,新增床位800张。新建高新西、峰荟、中央山3家社康中心,改造下村、玉律等7家社康中心。人才住房及配套宿舍的建设进度加快,住房难问题有所缓解。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房源7208套,基本建成住房624套,新增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房源1603套。

五是制度创新成效初显。形成《光明区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9-2021年)》、《光明新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光明区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工作方案(2018年-2022年)》、《光明新区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扶持培育科技中小企业的若干措施》等制度创新成果。修订完善《光明区工业及其他产业项目引进监管实施办法》《光明新区优化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光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的若干措施》等制度。

(坋蔃 周国斌 文/图)

新闻推荐

猪周期通胀压力缓解 东方强债基金开门红

商报消息今年以来,飞起来的猪周期让不少提前布局农牧公司的股票基金大涨,而聪明的二级债基,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基金2018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