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真的没钱消费了?透过数据看如何刺激消费需求
文 | 郭强
(郭强博士,供职于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
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GDP仍在下滑,但同时,9月的消费增加较8月有了小幅的提升,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097亿元,增长9.0%。从分项数据看,主要是因为9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速由上月的-8.1%增长5.7个百分点至-2.2%。那么,消费增长是否还有空间?9月消费的这种边际改善能否持续?
众所周知,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但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6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3%。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居民人均收入与支出同比差降至了历史新低。
从支出增速及消费结构来看,一方面表明三季度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发力。从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的消费结构看,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明显提升,居住支出方面也有小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支出增速快速提高,而收入增速并未出现大幅上涨,也给消费的进一步提升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那么是否就可以判断消费的提升空间已经随着居民收入支出差创历史新低而被完全压制?目前还不能这样判断。因为除了收入影响消费外,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与消费主力人群的换代,贷款消费也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包括信用卡、消费贷、花呗等等一些工具。
这些工具的主要特征就是期限短、易申请、到账快、金额相对小。因此,居民的短期贷款也成为观察消费的重要指标。
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居民户短期人民币信贷规模累计为15400亿元,占同期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信贷的比重为11.3%,比2008年至201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11.5%都要低0.2个百分点。居民户短期人民币信贷规模绝对量与2017年同期大致相当,远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一方面,由于监管加强,部分消费者将消费贷、信用卡等短期贷款用于购房,这与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严重脱节,导致居民的短期贷款增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当前的新增居民短期信贷占比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并没有透支四季度的增长空间。
但居民的消费支出与收入以及短期贷款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一,在未来预期收入不会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可选消费(如奢侈消费等)支出的意愿并不会很强烈,而基本的生活保障支出非常稳定。从三季度的支出结构就可以看到,食品烟酒、衣着类消费甚至有所下降。而三季度教育文化娱乐方面支出大幅提高,可能主要是暑假期间因素所致,今年赴港旅游陷入冰点,而其他出境游的距离较远,可能效应支出会有所增加,但由于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这里只做可能性推断。
其二,短期贷款的主要用途是大宗消费品支出。从经验看,前期主要的短期信贷都用来购车和装修。但汽车消费饱和已经严重拖累了汽车销售,前几年汽车快速增长实际上挤占了现在的空间。而政策扶持的电动车,由于种种不足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实际认可。在有消费能力的几个大城市,却因为限购问题无法拓展消费规模。而房地产市场的疲弱也对装修等支出造成了抑制。尽管宏观上看,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仍有刺激空间,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居民提高消费意愿。
因此,从居民收入与短期贷款增长情况来看,当前消费增长疲弱,并不是因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受限,而是由于消费限制和需求不足所致。消费限制的问题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如环保、拥堵等社会问题导致的汽车消费限制,这方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但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特别提一下,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其实很大一部分需求增长都是技术或者产品升级而带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智能手机的出现,引发了一轮手机更换潮,而4G通信技术的出现,再次引爆了4G手机的销售。值得注意的是,更换手机等这类需求都是消费者主动认可而进行消费升级,并非政策刺激的结果。
本质上,刺激消费的源头在于刺激需求。以日本为例,消费也持续低迷,政府为了刺激消费,一是通过吸引国外游客旅游来提高消费总量,二是通过增加假期来刺激国内民众的旅游消费,即所谓的假日经济。或许,决策层也可以借鉴一下这样的思路,梳理居民消费的痛点,释放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找到消费增长的发力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新闻推荐
“新”花怒放 活力涌动 前三季度消费形势观察 ■ 新华社记者 王雨萧
“买买买”消费近30万亿元,智能家电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服务消费超过居民消费“半壁江山”……国家统计局日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