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消费热点> 正文

只退款却不退货 “职业吃货”第一案落槌

消费质量报 2019-12-20 03:09

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测,依据事件新闻转载量、微博微信转发和评论数等数据,监测出一周以来关注度较高的消费热点事件。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

记者王钰

相关搜索

截至12月19日17:00,搜索关键词“"职业吃货"被起诉”,百度找到相关结果约199万个,找到相关资讯约11.9万篇;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结果1.4万个;腾讯微信找到相关文章492篇。

舆情回顾

说“吃货”,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你知道“职业吃货”吗?他们是那些在网络购物时仅退款不退货的群体,他们大量购买商品,到货之后申请直接退款却不退货。

淘宝买家周某不到20岁,去年用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淘宝账号后,开始疯狂下单,一个月就达到633笔订单。但收货后,她不急着拍买家秀和评价,而是申请退款,而且光退款不退货……

近日,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作出判决,认定周某的恶意退款行为明显不符合常人的购物习惯,损害了平台正常运营秩序,判决周某赔偿淘宝网经济损失1元及合理支出(律师费)1万元。该案被称为淘宝起诉“职业吃货”第一案。

法院判决书显示,周某在2018年6月7日至16日期间下单289笔,当月申请退款281笔,退款成功277笔,实际退款金额3854.54元;同年7月1日至5日期间下单344笔,当月申请退款343笔,退款成功335笔,实际退款金额18842.53元。一个多月,周某退款成功612单,金额3.2万余元。

舆情背景

“职业吃货”并不是个例,最近两年,类似的事情频频出现。

2017年3月,一个由7人组成的“职业差评师”团伙“组团”要挟卖家,敲诈勒索了多名经营电脑配件的商家。去年5月,深圳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分别判处这7人7个月至2年不等的刑期。

2018年开始,福建的陈某在各大网购平台上不断“物色”商家,一旦匹配到商家的页面上存在“纯天然”“最”等商品描述,就以商品虚假宣传、存在违反《广告法》极限词规定为由,对商家进行投诉来敲诈勒索。今年4月,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2019年互联网法律大会发布的《恶意索赔行业观察报告》指出,“职业索赔”影响到商家、平台、监管部门、司法部门等多方,破坏了市场营商环境,侵占了消费者正当维权的司法执法资源。

12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受理。这意味着以“打假”等名义实施恶意投诉的“职业索赔”行为将受到规制,《办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商户也希望借此新规,让各方更重视保护商家的权益,加大对恶意投诉索赔行为的监管。

网友声音

@星尘未央:这种人几年前就有了,恶意退款,讹的就是店家。

@沉淀的小咕噜:平台还是普遍偏向消费者的,但消费者不能利用这一点谋取不义之财。

各界声音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宝昌:《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既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消费者定义的规定,又关闭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所谓职业索赔人的投诉之门,还能减轻监管部门的负担。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对于这些新出现的违法犯罪方式,法律要积极完善跟进,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这些行为之所以能屡屡成功,一来是违法成本较低,二来商家不懂法,三来平台系统存在漏洞。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法务专家张译文:我们的逻辑是,这种行为本身伤害了卖家,也伤害了整个平台的经营管理秩序。

舆情分析

所谓的“职业吃货”指的是一些网购者利用网络平台的规则漏洞,要求商家“只退款不退货”,钱款退到了却把货吃了,也有部分“吃货”会向商家索取高额赔偿金。

事实上,在线上和线下都有和周某一样的“职业吃货”。他们在网购、外卖等互联网平台疯狂下单,收货后却立即申请“仅退款”而拒不退货,继而以职业投诉等方式威逼商家妥协。

网购平台每天会发生大量的交易纠纷,这些纠纷能够得到普遍解决而没有上升到诉讼案件的原因,很多是基于卖家在一些事实不清的情况下愿意担责,而“职业吃货”正是利用了卖家这种肯于担责的心理。

“职业吃货”说到底就是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幌,行敲诈勒索的实。不仅使卖家损失了货款,伤害了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破坏了网络平台苦心建设并维护的诚信、公平、健康的购物生态环境,干扰了平台的正常运作。

违规违法的恶意打假需要治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需要保护。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最大限度地挤压一些别有用心的职业打假人,侵害企业商家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打击一些企业商家侵犯消费者的行为,让商品或服务经得起敲打。对于企业商家来说,质量是防御打假最有效的武器。

新闻推荐

消费提示:赠品也可享受“三包”服务

据新华社春节将至,购物消费旺季到来,不少商家推出各类优惠活动,以赠品促消费的举措层出不穷。对此,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