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楼宇园区:CBD打响抗疫保卫战 “经济第一区”天河的科技抗疫战法

南方日报 2020-02-25 06:29

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复工的上班族需通过测温、身份核查等多道关卡。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摄

2月18日下午,天河科技园管委会联合极飞科技对园区进行联合消杀防疫演习。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摄

融媒阅读

天河频道

天河战疫全记录

复工复产已经两周,在2月15日以来连续10天,广州市天河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0。

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大区、辖内企业数量最多的天河区,截至2月24日,复工复产企业达到28824家,在人流返穗高峰和疫情防控压力剧增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了新增确诊病例“十连零”。

广州楼宇园区打响抗疫保卫战。在天河,网格化进入高端楼宇,从物管到街道筑起群防群治的防线;产业园区中走出科技创新企业,在做好防疫保障工作的前提下,加足马力以研发谋发展,科技助力战疫突围;政府暖企发力,以信息化战疫,为复工复产提速。

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

楼宇防线网格化走入120栋高端写字楼

排队一米线、电梯“九宫格”、防疫宣传海报……这几天,珠江新城白领赵小姐复工时,留意到写字楼里的变化。随着复工小高峰陆续到来。写字楼防疫措施不断升级,从出入、错峰到消毒措施,要过三大关。

“这周人明显多了,以前每天是九千多人上班,今天已经六七千人了。”广州越秀城建仲量联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劲透露,24日,西塔企业复工率达到80%。

楼宇经济是天河区最重要的经济形态之一,承载着金融、高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天河CBD,有高端商务楼宇121栋,其中有108家总部企业,204个世界500强的项目,大约有50万名员工。截至2月14日,已有120栋高端商务楼宇复工。

百余栋高端写字楼,每栋楼中有上百家企业,如何保证安全?在天河,网格化管理协助筑起楼宇防线,压实载体经营管理方防控责任,依托楼宇的载体,把复产企业全部纳入社区网格化的管理。

“楼宇防控,物管担责。早在企业复工前,我们已经要求做到一区一策、一楼一策、一企一策,将街道、社区的网格化力量,延伸至西塔、东塔等写字楼,确保防控"无死角"。”猎德街道党工委委员李同心说,街道对于楼宇重点分级管理,分片包干,将回企业上班的人员都纳入网格化管理,让防控力量向企业延伸。通过释放出企业更多的空间,可以让载体内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分别在2个主要出入口设置了红外测温仪,实现快速体温筛查。“我们已经将错峰上班时间由之前四个时段,改为15分钟一批次,提前与企业沟通好,避免出现大规模聚集排队的情况。在大厅,我们设置引导人员,进行疏导,保障电梯限定人数、快速通过。”张劲表示。

在天河,针对楼宇制定详尽的工作指引,同时,支持企业柔性办公,除却给予楼宇疫情防控的物资补助外,还提供政府资源、技术支持等协助。

位于西塔36层的越秀商投已经复工。“防疫物资是很多企业在复工复产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采购口罩、测温仪、消毒设备等的投入五六十万元。天河发布的暖企政策涉及给予大型楼宇商场园区防疫物资采购补助,对我们企业来说很及时。”越秀商投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园突围创新企业驰援抗疫

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巡航着户外天台,无人车从大门直入进行地面消杀……近日,在天河区猎德幼儿园,展开了一场里里外外的“硬核”消毒,短时间内,无人化设备就完成了猎德幼儿园2245平方米的户外区域防疫消杀喷洒工作。这是来自天河科技园的企业极飞科技提供的防疫消毒服务。

安静了一个春节的园区热闹了起来,2月10日9:30,走过高唐路,宏太智慧谷的楼下,员工们短暂地排起队,通过体温检测的入口。

在被誉为广州互联网“起点”的天河科技园,集聚了网易、佳都、极飞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标杆企业。复工伊始,园区内的高新企业加入到抗疫“军团”中。经历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冬天,在做好防疫保障工作的前提下,企业加足马力开工,以研发谋发展,科技助战疫。

2月10日,位于天河科技园高唐园区的佳都科技复工。社区疫情微排查,敏感场所微登记……春节期间,加班加点,佳都科技结合自身科技优势研发的疫情排查工具,实现“智慧防疫”,协助打通群防群控“最后一公里”。截至2月5日,佳都科技已向11个省份,37个地区90个场所发放疫情排查工具小程序二维码,驰援疫情防控,共渡难关。

在极飞科技广州研发中心,员工们通过体温测试、登记后正式上班。自主研发的防疫喷洒无人车亮相,展示以研发谋发展,科技助战疫的广州企业担当。

“R80农业无人车的精准定点喷洒、靶向喷洒都是地面器械所无法实现的效果,相信能对学校、生活区、商场、大型室内场馆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防控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努力开发新产品,一起共渡难关。”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

园区是企业的聚集区,复工复产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在天河科技园高唐园区,将大园区划分为22个防控小园区,通过管好每个小园区,实现大园区防控到位、有序运行。天河科技园党委书记詹延遵介绍,为了做好开工前的防控工作,园区“大化小”专人负责,不少园区内企业也用上了错峰上班、提倡分餐、封闭管理等防疫措施,全面配齐防疫物资再“上岗”。

“园区很多企业投入复工复产当中,一方面在复工前落实防控措施,一方面尽量克服疫情对企业发展和行业的影响,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产业特色。”詹延遵表示。

信息化战疫复工复产提速的36小时

复工复产已经两周,在2月15日以来连续10天,广州市天河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0。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大区、辖内企业数量最多的天河区,截至2月24日复工复产企业已达到28824家,在人流返穗高峰和疫情防控压力剧增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了新增确诊病例“十连零”。

天河企业数量全市最多,复工复产任务最重。面对几十万家企业,如何摸查?企业复工,在人员防护、物资上,最大的需求是什么?便捷的摸底是抓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这也是在企业复工复产前夕,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天河区科工信局承担了摸底的任务。如何摸清企业信息?大数据来帮忙。可是软件开发企业都尚未复工,谁来承担这一重任?区科工信局组建了信息技术组工作专班,成立信息技术攻坚党员突击队,7名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信息技术专业水平的党员加入到技术攻坚当中。

时间倒回2月5日:系统需要开发、企业复工在即,争取时间、完善需求是第一要务。“全面掌握企业复工复产人员需求、给予指引性提醒、实时分析监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是系统开发的核心需求。”回忆起开发系统的初衷,信息技术攻坚党员突击队队长、天河区科工信局局长宋爱平说。

从2月5日至6日,两个白天和一个黑夜,对于信息技术攻坚党员突击队成员杨丁来说,这是不眠不休的36个小时,更是天河为企业复工复产提速的36个小时。杨丁主动请缨投入信息技术攻坚工作,和队员们快速摸清业务需求、明晰系统技术架构和实施路线,为系统及时上线和企业复工复产赢得时间。6日晚,“天河企康”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与《天河区辖内企业复工复产的告知书》同步推送给企业,这也是全市第一个企业复工复产大数据登记系统。

试运行后,为便利企业填报,团队还配合上线了多个小程序。最终,“天河企康”成为了天河打赢信息技术战疫的“神器”。截至2月23日18时,“天河企康”数据摸查系统已收集34187家企业数据,发出了近50万条通知。近期,“天河企康”还上线了用工需求统计,通过大数据将企业用工需求与人社部门精准对接。

复工伊始,天河科技园一家软件企业就通过“天河企康”系统提交了承诺书,同时提出了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缺乏的问题。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表示:“通过小程序收集信息,对企业来说非常方便。我们反馈信息也有了一条统一的渠道。”

“天河企康”还开辟了举报投诉通道,发挥企业和群众监督作用。“通过天河企康后台系统,我们从行业、规模、地域等多个角度实时分析监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科学合理引导企业分批复工、错峰复工,以此建立行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和通道,为企业提供更贴心、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宋爱平说。

解读

两手抓两不误如何实现?

“一二三”助力企业开门营业

天河区是广州经济大区、高端服务业和创新产业发展强区。楼宇经济是经济发展重要的业态特征,楼宇、产业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是产业发展和员工就业的重要载体。

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大区、辖内企业数量最多的天河区,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助力企业开门营业?天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龚伟河表示,天河区通过“制定一个方案、明确两个要求、建立三个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楼宇等载体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天河制定企业复工复产总体方案和工作指引,以省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必需等企业为重点,区分全力保障、积极稳妥、审慎核实三个类别,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龚伟河透露。

“天河还以载体为重点,制定两个专项方案。结合区内企业大多位于商务楼宇、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实际,出台商务楼宇、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批发市场2个专项方案,搭建政府、载体、企业三方联防联控机制,压实载体经营管理方防控责任,让载体内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据介绍,目前,CBD商务楼宇复工复产120栋(占99.2%),天河科技园复工复产企业1605家(占81.1%)。

通过三个保障措施助力企业纾困解困。天河出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政策措施、区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基层和服务企业3个保障方案,区班子成员分工包片援企稳岗,“一企一策”上门走访重点企业,聚合辖内金融、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行业集聚优势推动服务纾困,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平稳发展。

样本

一个万亿级商圈的“苏醒”

复工第二周,天河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集聚了正佳广场、天河城、太古汇、K11等知名商业广场的天河路商圈,正迎来客流复苏,也给街道、商圈的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天河路商圈,疫情对于客流和营业额的冲击成为普遍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各商贸载体人流量同比下降80%,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和娱乐业等商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比例均超过70%。紧抓防控,发力复工复产,从属地管理到街企联动,天河路商圈正守牢筑好防线,迈出恢复元气的第一步。

齐心抗疫:动态更新防疫方案

铁马围蔽,原本“四通八达”的开放式出入口收紧为6个,进入必测温……复工第二周,天环广场客流逐渐回温,每天约6400人次的客流量,虽较比平时仍低了八成,但比起春节几天,还是增加不少。

“人多了,我们担心防控,人少了,我们担心商铺,这是两难,更想两全。”天环广场物业部助理总经理孔秀慧说,应对复工后增多的客流,商场消毒清洁、开业登记、人员摸查,一个都不能少。

“注意!写字楼单元出现疫情,请隔离、疏散、警戒、设备组尽快到位……”2月19日,天河城安全服务部响起紧急铃声,一场应急防疫演练在天河城所属写字楼进行:出现疑似症状后,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关卷闸、设警戒线,涉事者被第一时间隔离,等待社区医疗人员检查。

从1月23日起,应对疫情,公司调动了党员干部、一线员工300人支援,在岗“三班倒”。从联动街道、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到消杀组终末消毒,事无巨细,这样的应急方案处理已经在天河城行政部、安全生产管理部、服务部处模拟过无数遍。

“疫情突然,年前及时叫停活动后,我们就开始了消毒、测温等措施。随后,根据广州市的防控要求,防控措施也在不断调整。”对于天河城物管部总经理廖先生来说,即便已负责安全管理23年,应对疫情,很多防控措施也是在摸索中不断细化深入。2月21日,应急方案更新到第10版。公司理顺了内部处理流程,也在街道的帮助下,建立了规范的防疫措施。

“春节是商场的旺季,作为中国第一大商圈的天河路商圈,原本日均50万的客流量锐减。但无论是客流大小,防控防线不能松。”天河南街副书记闵正文说,以“战备状态”守牢筑好“外防输入”这道重要防线,以“属地管理、街企联动”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正是天河路商圈恢复元气的第一步。

共渡难关:开拓线上业务新渠道

“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天河路商圈,也没有经历过这么紧绷的防控时刻。这段时间,我满心都是事,只想把防控做到位,尽快解决企业的问题。”连日来,天河南街安委办主任胡文方奔走忙碌在办公室和各大商场,布置防控、联系企业、督查巡逻、检查物资、接受咨询。

“共渡难关”,无论在街道、商贸载体,抑或是企业商铺,都是被提及的关键词。“保持开业,是我们对商铺的承诺,在商圈,大家命运一体,更要携手互助,共渡难关。帮助租户也是帮助自己。”孔秀慧说。

21日16时,在天河城的TOUS店铺,销售人员岑小姐刚刚结束了一场抖音直播。通过天河城的抖音号直播间,产品展示、互动,她和同事们忙个不停。“一个小时内,互动就没停过!我们自己都没想到,线上销售效果还不错。”岑小姐兴奋表示。

“年前,本以为迎来了销售旺季,没想到疫情来了,我们的心都很慌。一边面对着下降的销售,一边担心有感染的风险,压力很大。”岑小姐说,在天河城的帮助下,她们采取了消毒、防疫的措施,还适时调整了销售策略,加入了微信秒杀群和抖音直播活动。

岑小姐说:“商场防控措施让我们很有安全感,这也是我们首次尝试线上销售,效果还不错。现在每天都有新顾客,心里总算踏实了。”

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正在区域、街道、商贸载体、企业中传递。在天河南街道,专门组成了安监中队、消安中队、劳监中队约40人的队伍,分4个片区,全面深入企业进行一线指导。

在天河城,线上下单、抖音直播、“宅”急送等活动在商家中推广起来;天环将美妆促销节与线上销售结合,打通新渠道;正佳广场HI百货直播、经营公司和会员中心通过公众号导流给商家增加了收入。

新闻推荐

苏宁家乐福CEO田睿:今年重点完善到家业务,与苏宁小店等业态融合

记者|林北辰家乐福也做“一小时达”了。近日,有南京用户发现,在美团、饿了么平台上发现了家乐福的身影,而苏宁易购APP上,“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