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外保客户内保产能全力维护产业链地位

南方日报 2020-03-06 07:10

■专家介绍

白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国际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承担过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多次发表论文,多次在中国商务学术成果奖评比中获奖。

■核心观点

1.疫情对外贸的影响,短期是能不能交货的问题,长期是别人买不买的问题。

2.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海外客户会不会转移订单仍需观察,要把困难想得多一些。

3.要重点保住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外贸业务,这两个地区稳定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就不会出现颠覆性改变。

4.保外贸当务之急是“外保客户”“内保产能”,要用好中国14亿人口这个大市场。

疫情持续可能造成海外订单转移

南方日报:过去一个多月,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一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疫情主要给对外贸易带来哪些方面影响?

白明:目前来看疫情对外贸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由于疫情延迟了开工时间,对企业按时交货造成影响,前段时间这种影响比较严重,近段时间随着国内企业逐渐复工复产,有所缓解;第二个影响是国际运输不顺畅。

这些影响都是短期的,只要疫情近期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可能。目前比较担心的是第三方面的影响,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外贸企业可能面临国外客户流失的问题。

所以疫情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短时间内海外客户不会轻易更换渠道,因为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比较放心,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而且更换渠道也要考虑到成本问题,为了短期影响事件而进行产业转移是不划算的。

但如果时间拖长了,等待国内供应链恢复正常的时间成本大于更换渠道的成本,国外采购商就要考虑另寻合作了,哪怕别人产品的性价比不如中国企业。所以疫情对外贸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侧重点不一样。

南方日报:从新冠肺炎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已经将近一个月,从你的观察来看,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待这次疫情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内企业主要带来哪些影响?

白明:从全球来看,这次疫情各国的态度和应对措施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一些与我国贸易往来没那么密切的国家,没有针对这次疫情采取特别措施;第二类是与我国经贸和人员往来比较频繁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国家采取的措施基本都是出于本国安全考虑;但也有个别国家,在这次疫情中反应过度。

目前还不能判断疫情的最终走向将如何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包括海外客户是否会转移订单也需要持续观察。但针对这些不确定性,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总不会错,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做足充分准备。

前期严格防疫为保外贸赢得时间

南方日报: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存在持续扩散的趋势,除了中国外,目前数十个国家超万人受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国外每日新增病例已经远超国内,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冲击?

白明:全球股市近段时间的表现反映了对疫情的担忧。美国股市出现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下跌,这充分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疫情对于所有国家的威胁是相似的,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除了要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也要关注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比如日韩的疫情比较严重,他们的很多产品都是在产业链的上游,如果出现大规模停产,势必传导到产业链下游,对此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南方日报: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白明:从国内来看,目前疫情还没完全出现转折,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仍在持续变化。这次与“非典”不一样,“非典”对外贸的影响比较短暂,世贸组织和世卫组织很快就解除了对中国的旅行警告。而这次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比“非典”时要多,影响范围也更广。

但我们不能等到完全没有病例了才去考虑恢复外贸活动的问题,还是需要两手抓。目前,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已经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中央和地方都认识到,需要在保证防疫的基础上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对于疫情危害程度不同的地区需要区别对待,精准施策。最近中央也说了,针对疫情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只要将疫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发展大局。应该说,前期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为做好复工复产保外贸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国外来看,一方面需要做好防疫工作,提防出现疫情从国外输入的情况,让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长期谋划,对于全球产业链可能出现的波动提前做好预案。

利用好中国14亿人口大市场

南方日报:对于不同地区应该采取哪些差异化措施?政府和企业又该如何行动?

白明:针对不同地区,保外贸需要有所侧重,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地区,需要重点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只要这两个地区的外贸保住了,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就不会出现颠覆性改变。

具体来说,这两个地区一方面要做好防疫,提防疫情卷土重来造成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要全力做好复工复产,找准两者之间的结合点。

疫情让我们的发展道路不平坦,有沟沟坎坎,这段时间国家在努力,但地方和企业不能等全填平了才走路,企业需要学会跳远的本领,国家提供了有弹性的跳板,企业要跨沟迈坎,国家和企业共同发力,只要顺利跨过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地方来说,要尽量为企业营造适合发展的小环境,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的复产,将有利于缓解现有的供应链压力。

南方日报:对于政府和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的影响有何具体建议?如何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白明:保外贸当务之急是对外要保住现有的客户,对内要保住国内产能。在保客户方面,企业如果大规模交不了货,可以小规模交;卖不到原来的价格,可以试图让利,稳住客户关系。哪怕丢几单生意,或者亏点钱,只要我们在国际产业链的位置保住了,就是保住我们的饭碗,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要看清大局。

作为企业,如果产品暂时出不去,产能要保住,要利用好中国14亿人口这个大市场,考虑出口转内销,中国市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可以看作国际市场的中国分场。

另外,我国正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在国际分工中我们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比如可以安排其他国家为我们国内的工厂做代工,虽然收入可能会少点,但能够把客户保住。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需要给企业足够的帮助,在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加快出口退税,提供信贷、减免各种租金、税收,以及贷款延期等。

此外,对于遇到交货困难的企业,可向贸促会或相关进出口商会申请办理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帮助企业在贸易纠纷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减少因疫情造成的损失。

整体来说,我国已经采取大量措施保障生产,这不仅提高了国内战胜疫情的信心,也增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信心。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

新闻推荐

测温枪火了:订单已经排到5月 预计销售额过亿

凭借其公司本身的体温计、人体连续测温仪、消毒液、医用口罩等业务,想来出海发展会变得相对顺利。2020-03-0515:30·微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