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说开去从林则徐几封
近日,在杨清波主编的《新编菜根谭·治家卷》中,读到林则徐写给夫人的几封家书,感触颇深。我们知道,林则徐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及时并经常给家里写信,向夫人报个平安,或者说说工作中的情况,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子女的教育以及自己为官为政的情况,好让家人放心。
1838年12月,林则徐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按理说,林则徐被委以重任,此番前往广东,应该前呼后拥,一支队伍浩浩荡荡,以示对这次禁烟的足够重视。
可人家林则徐1939年初从北京启程时就发出传牌,宣布此行“并无随行官员,供事书吏,惟马一弁,还有跟丁六名,厨丁挑夫共三名,俱系随身行走,并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
很明显,林则徐发出传牌的目的,就是怕自己此番前往广东,路上要走数月时间,恐怕有人在此期间招摇撞骗,打着旗号做出各种违法的勾当。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来,林则徐即使重任在肩,大权在手,依然小心谨慎,一切从简,一切从廉。
林则徐寄出的第一封信,是在去广东禁烟之前写给夫人的。
林则徐就要奉命出使广东了,不少人前来庆贺,他给夫人写信说,地位越高,越要谨慎,越要低调,也只有在此刻,他才理解为什么古人每提升一次,都会更加恭谨一次的原因了。古人在第一次被任命时只是曲背致礼,到了第二次就是屈身以示恭敬了,而第三次,都是屈身低头以表谢意,这不是做作,也不是故作姿态,这是从内心发出的谨慎之声。所以他反复告诫夫人,一定要让在家的次子谨慎小心,千万不能依仗他父亲的权势与官府胡乱往来,更不能干预地方事务。科考将近“次儿在家,实赖夫人教诲,大比将近,更须切嘱用功。”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林则徐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也不敢稍有懈怠,唯恐远在家乡的儿子因为自己的提升而在地方胡作非为,那样不但对不起祖宗也有负皇恩了。
关于这些,林则徐在写给夫人的第二封信中,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在第二封信中,他先把在广东的一些日常生活情况,向夫人如实作了“汇报”。广东的饮食,与咱家乡福建差不多,能够适合我的口味,只是价格太高,开支非常大,有入不敷出之虑。然后话锋突然一转,他说,不过请夫人放心,我发誓清廉为政,俸禄之外,决不夺取民间或下属一分一毫,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上可答谢皇恩,下则有脸面去见祖辈父辈。“吾林氏素代清白,此种污手之钱,决不要一文也。”
林则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在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时,有次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移栽。分明是话里有话。林则徐心知有异,果然在盆里发现一个红包。红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痛斥之下,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前些年,我在南京,看过京剧名家孟广禄、刘桂娟、石晓亮等联袂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钦差林则徐》,戏中的林则徐在禁烟途中不但严禁地方官员迎送宴请,更严查商人的行贿行为,还把为数不多的俸银资助给了遭受水患的灾民。
孟广禄在舞台上饰演过包公、袁崇焕、郑和、项羽等历史人物,因此被赞誉为“中国花脸第一人”。孟广禄深有感触地说:“包公刚正不阿。林则徐除了刚正,还有侠骨柔肠的一面。”
孟广禄说,每当唱到“夫人哪,我林则徐为官多年,官居一品,可在京城我连一处为你养病的宅子都买不起”这句唱词时,他都会鼻子发酸。林则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可见一斑。
对于置办产业之事,林则徐则在第四封信中向夫人说得非常明白,将来退休了,按照国家规定购些田地,也就心满意足了。在这方面不能多求,多求就是侵占了他人利益,就是造孽。林则徐说:我们不能跟如今的一些贪赃枉法者一样。
林则徐做人低调,不是明哲保身,不是为官不为。对于夫人对他“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嘱咐,他在第三封信中是这样回答的,夫人的话虽然是保住自身,保护家庭的好办法,但不是人臣侍奉君主献身出仕之道。况且我任职已经很久了,也稍有生活阅历,决不至于做事草率苟且,不负责任,给自己和家庭留下隐患。更何况如今圣明天子烛临万方,布德流惠,八聪四达,明察秋毫,如果不是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是不会殃及自身的。
在林则徐的心目中,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都非常明了。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事,就要积极去做,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绝对不做。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为只有这样,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才是一个老百姓真正喜欢的好官清官。
新闻推荐
“版号新政后,游戏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一大批中小厂商出局后,大厂拿到的资源将更多。”2020-03-1209:42·微信公众号: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