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困难之中更见机遇

佛山日报 2020-03-14 07:06

□梁钧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正快速回归正常轨道。我们是时候认真思考一下此次疫情的得失。先贤老子有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疫情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危中寻机,不乏有积极因素。

首先,受疫情影响,国产替代的速度将加快。随着疫情扩散,当前日、韩、德、法、意、美、加等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短期内恐难有逆转之势。如此态势下,国产替代将迎来黄金机遇。据公开报道,不少发达国家的科技公司生产营销受到影响,他们或取消实体商务活动或发出业绩预警。与此相对应,中国的5G网络、半导体行业、软件系统、云计算等行业正大面积复工复产。现代工业化生产离不开完整产业链的支撑,其中上游产业提供的零配件尤为重要。而在外国产品难以输入中国市场的大背景下,为了不延误生产,本国的国产替代产业必将逐渐走上前台,成为各行各业首选。这意味着在一些核心行业,我国将再也不用被外国制造商卡着脖子。

其次,这次疫情为中国制造业市场拓展带来了转机。近年来,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业遭遇了外部环境制约带来的困难。但疫情之下,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市场拓展的机会。据高盛集团预测,工厂大面积停产预计会使日本的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工业损失至少112亿元人民币。同时,韩国的汽车工业也因疫情遭受重创,仅现代集团每天就要亏损7亿元人民币。为了减少持续停产带来的损失,集团可能会通过外包生产给仍在开工的公司,用共享利润的方式来减少自身损失,更甚者可能会通过转让部分技术专利给其它企业的方式来实现盈利。在外包产业链转移的选择上,中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而我们拥有素质良好却又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人口,拥有良好的基建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拥有广阔的消费品市场。凡此种种,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使得我国在外包订单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样,巨大的市场也使我国公司购买的专利能最快被运用于实际生产上,增加了中国公司引进先进技术的决心。那道横亘于中国与世界间的技术壁垒,包括瓦森纳协定等,随着一系列技术转让协议,或许也会随之被敲下一角。

第三,疫情对一些传统消费领域造成冲击,但也凸显了新的“商机”。疫情把人们关在家里,但关不住消费需求。这次疫情我们看到,“宅经济”迎来爆发增长,电商、网购红火依旧,线上行为加速替代。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娱乐产业、线上观影等,因亿万人“宅”在家中获得加速发展,迎来新的动向。这些新的消费动向或风口,不会因疫情的结束而消失。同时,疫情尽管对餐饮、旅游、酒店等传统消费领域造成冲击,但这种冲击只是暂时的,疫情一旦过去,这些领域也将迎来消费的释放和回补。

另外我们还看到,随着疫情向外发展,部分消费品的出口可能会不降反升。疫情期间,工作可以不做,约会可以不去,但肚子必须填饱。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对于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的进口需求仍然巨大。考虑到世界前几大食品巨头,如雀巢、玛氏集团等不同程度面临停产问题,世界进口商或许会更加青睐味美价廉的中国食品。另外,在疫情应急物资如防护服、防护口罩、消毒液等的生产上,最先遭遇疫情也最先走出疫情的中国,将能够凭借自身巨大体量,生产出大量急需物资供应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危情之中往往蕴藏着机遇。192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催生了连锁超市;2003年的“非典”,诞生了淘宝和腾讯游戏帝国。每一次危机都是行业革命和升级的契机。看到疫情下的困难,更要看到蕴藏其中的机遇。如此,我们方能不白白遭受这场磨难。

新闻推荐

纳米材料+响尾蛇毒 可能成为新型强效止疼药

原创Mr.Qiu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编译:Mr.Qiu编辑:悲催的铊宝宝审稿:Yuki疾病,一直都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带来的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