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市民健康意识显著提高 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用品成“网红”
近期不少小区的值班保安,都对因为小区实行封闭管理而寄放在门房的大件健身、运动器材快递包裹印象很深,这些都是住户为应对疫情而网购的;在小区楼下架空层和遍布全市的大小公园里,不论早晚都可看到努力锻炼的市民……疫情下,很多市民的健康意识显著提高,大家比以往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进行室内外运动,这样既可防止发胖又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记者采访了解到,自今年2月份以来,体育、娱乐用品的网上销量大幅增长,不仅大人需要器材锻炼健身,尚未开学的孩子们也需要各种可玩又可乐的活动器材,这令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用品在疫情中成为“网红”。
2016年10月颁布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广泛开展健身运动。在这个目标的倡导下,整个社会健身意识都在觉醒,人们对健身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近期疫情下,户外运动受限使得居家健身器材销售同比更加显著提升。拼多多平台近日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山东一省,包括多功能仰卧起坐的器材、跑步机、哑铃、弹力绳等健身器材的涨幅就达94%;京东消费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京东平台拉力器成交额同比增长109%,跳绳成交额同比增长56%,划船机成交额同比增长134%,2月上旬京东自营瑜伽垫成交额同比增长近6倍,不受场地限制的健身器材成为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热门选择。
运动、健身器材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在全民“抗疫”中,为了尽量少外出、少接触他人,降低病毒感染几率,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尽量宅在家。可人在家里总闲着也不好,很多市民希望通过自身的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这就给健身器材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刚过去的“3.8”节前,家住嵩山路丽水庄的小张夫妻,就在网上订购了一副仰卧板和一对羽毛球拍,加上家里原有的哑铃、健腹轮和跳绳,他们觉得足够应对日常的体育锻炼了。而楼下的谢叔等人,则更喜欢去打运动量大些的乒乓球。小张夫妻俩认为,买体育运动器材花钱不多,但锻炼效果很好,在当前的疫情下很有必要。长平路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店员介绍说,最近运动量适中、又能在户内外使用的健身运动器材最好销,小的如羽毛球拍,大的有跑步机等。这些器材有的实用性强,有的功能多,适合家庭成员分散化的运动需要。
本报记者 陈敏 文/摄
新闻推荐
方便面和饮料制造商康师傅年报出炉,这也是2018年12月康师傅创始人魏应州退休后,其长子接班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3月23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