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手机“黑卡”禁而不绝亟待综合施治

潮州日报 2020-03-26 10:36

??杨玉龙

2019年9月,云南警方从一起婚恋诈骗案件顺藤摸瓜,在公安部指挥下以“生态打击”方式深挖深查,成功侦破“3·15”网络黑灰产业生态链专案。相关人士认为,监管存漏洞导致手机“黑卡”禁而不绝,相关法律法规目前仍存在适用难题,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网络生态的隐患。(据3月24日《经济参考报》)

据悉,“3·15”网络黑灰产业生态链专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5名,查获涉案电话卡277万张。专案组分析,上述案件揭示了当前我国手机卡和物联网卡等管理仍存漏洞,相关新兴业态有部分被犯罪分子利用的风险。以此案为基础,公安部随后部署全国26个省市开展“净网2019”1号集群战役,有力打击了网络账号恶意注册、非法交易、非法使用黑色产业链。

不过,正如相关人士认为,监管存漏洞导致手机“黑卡”禁而不绝。比如,在互联网账号盗、产、销、用的黑灰产业链中,上游的虚拟运营商、手机卡出售商是以往难以打到的源头性角色,造成手机“黑卡”泛滥禁而不绝。加之,相关法律法规存在适用难题,一些用于网络犯罪的技术、设备、数据仍游离于法律管制之外,其所带来的危害性可想而知。

手机“黑卡”禁而不绝亟待综合施治。笔者以为,首先,应弥补法律适用存在的短板。据了解,我国未出台行业卡的安全管理行政法规,对监管不力难界定为“违法”;同时,法律难以界定犯罪链条中的一些行为和技术。所以完善相关法律或出台司法解释就突显重要,一方面可以让监管更有治理底气,另一方面可以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

其次,在监管上持续加码。2018年针对媒体报道手机“黑卡”,工信部就曾表示,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将继续督促相关企业持续从严做好电话用户入网实名登记工作,依法加大对各类电商平台、网络销售渠道违规销售电话卡的监测和处置力度等等,事实上,对行业监管力度越大,且善于创新监管举措,才能有效规避市场不法行为,保护好用户权益。

再者,也需要基础电信企业切实负起责任。比如,加强技术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异地批量开卡销售、诈骗高发区域异常售卖等行为加大监测预警和态势分析等等。如此,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疑似诈骗号码,提升用户的防范;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防范以及从源头上系统打击此类犯罪活动。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基础电信企业须舍得投入与付出。

同时,正如媒体建议,需提升犯罪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如,可加强多方参与,统筹建设大数据中心,提升犯罪防控的智能化水平。“3·15”网络黑灰产业生态链专案就给出了很好警示,云南的大数据分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人工分析出1000多条线索,系统分析出的线索则高达1.7万条,高效推进了侦办进程。所以,提升犯罪防控智能化水平也亟待重视起来。

新闻推荐

科蒂:已就疫情调整业务 将重心放在电商等渠道

北京商报讯(记者钱瑜李濛)3月25日,科蒂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为应对在全球快速蔓延的疫情,公司已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力求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