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疫情远未遏制,欧洲何去何从?

南方日报 2020-03-27 07:18

国际疫情仍处于大暴发阶段。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40万例,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和伊朗等形势严峻。

中国抗击疫情创造的“时间窗口”,缘何没能引起一些国家足够的重视?3月上旬以来,欧洲成为了疫情的“震中”,尽管防控措施不断升级,但疫情快速蔓延的势头远未得到遏制,接下来何去何从?疫情之后,全球化会出现怎样的走向?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疫情下的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线上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

观点1??“气候变化或是疫情暴发原因之一”

话题:疫情在全球扩散,除了病毒本身传染性强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陈文玲(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控制了疫情。遗憾的是,虽然世卫组织一再提醒,但中国创造的“时间窗口”和积累的经验,没有引起一些国家的足够重视,疫情蔓延得非常快。这里也反映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王勇(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我认为,导致疫情暴发还有一个因素,现在讨论的不多,就是气候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记录,过去80年发生的20多次跨国界重大疫情,约60%发生在本世纪,8次集中暴发在最近10年。同时,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以前的平均值高出1.1℃,2010—2019年则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如果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不力,气温继续升高,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

观点2??疫情考验欧洲一体化

话题:近段时间以来,欧洲成为了世界疫情的“震中”,有点出乎人们的预料。

崔洪建(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的医疗公共卫生水平在全球都是领先的。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个情况?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一开始欧洲并没有对新冠疫情予以足够的重视。他们对于新冠疫情本身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它当作另外一种流感来应对。

另一个原因,不同国家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思路也会不一样。应对新冠疫情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医疗水平、公共卫生水平、应急体制和能力等。二是政府去判断和制定公共政策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一些国家即便采取一些措施,但动员程度、执行能力有限,难以做到对病毒的完整阻击。

话题:疫情会对欧洲一体化造成什么影响?

崔洪建:欧洲的情况和其他地区还不太一样,因为它有一个欧盟,有一个一体化程度相对高的地区组织。一开始欧盟反应迟钝,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卫生这块没有得到授权,不能事先或者提前介入,只有等到各成员国提出问题后才能有所反应。

从目前情况看,3月13日以后,欧盟处于一个逐渐主动和强势的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协调成员国应对方案、协调物资问题、通过欧洲央行尽可能提供经济和财政上的支持等等。

欧盟采取的是平衡策略,在逐渐加大防疫的措施同时,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对经济的影响。但由于疫情的严重性,欧盟也在逐渐打破这种平衡。我们看到不仅是欧盟,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释放出大量的经济资源,来支持防疫。比如,德国政府宣布推出7500亿欧元(约800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应对新冠疫情冲击,规模相当于其GDP的近20%。

观点3??加强中国与欧盟的卫生机制合作

话题:中欧该如何加强合作战“疫”?

崔洪建:首先,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欧洲国家的物质合作和经验分享。我们一线的医生有大量的临床经验,我们也向一些国家提供了物资和设备的支持。

其次,可以把这次的医疗合作转化为机制的、全面的合作。除了点对点的合作以外,还要扩大到面对面的合作。比如说与欧盟层面的卫生机制、应急机制的合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欧洲多数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一体化提供支持。

另外,中欧之间的经贸和投资联系非常密切,新冠疫情会给原有的供应链、价值链的连接提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下一个阶段和欧洲合作的重点,我觉得还要放在如何促进经济恢复,如何更好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上面。

最后,中国的心态要准确、稳妥。我们实际上是“大病初愈”,还面临着国内复工、维护经济发展的任务。而在欧盟一体化面临考验的时候,也要避免我们的一些作为被欧盟误会为是扩大中国影响力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平等相待、守望相助,然后真诚合作。

观点4??疫情引发一连串反思

话题:有评论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启了世界新的变局。

丁一凡(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这次疫情,确实让世界不同了。很多专家说,新冠疫情是一个非常大的分水岭。人们对世界、社会组织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个人生活方式等都会进行重新的思考。

美国股市近期连续熔断,美联储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市场,但是还没有阻止市场继续下滑,所以政府不断出大招,要实施经济刺激计划。过去不少美国经济学家几乎是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一切都以市场而论,觉得国家干预是不好的,但这次有些经济学家就表示,在这种时候,如果干预太少的话,是无法恢复经济的。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确实让人们重新思考,过去主宰西方社会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是不是站得住?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的行为、政府的行为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不是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

疫情首先是在中国暴发,面对巨大的困难,中国迅速把情况控制住,同时有能力给其他国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一方面,又一次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形象,让他们非常震撼、佩服;但另一方面,中国展现出来的能力与影响,也会引起一些西方大国的落差和担心,我们要看清这些问题,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态,走好自己的路。

观点5??中国需要发动内部市场

话题:全球疫情给中国外贸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可能的全球经济危机?

丁一凡:受疫情影响,今年经济压力比较大。现在我们的生产能力恢复之后,面临着国际订单减少等困难。怎样才能够恢复?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国内市场的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外部冲击也很大,后来是靠发动内部市场来使得经济软着陆。我觉得这一次也不例外,需要转型。最近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新兴的基础设施投资等计划。中国有能力、有产业、有市场,只要不因循守旧,我觉得一定能在这次新冠疫情之后走出一条更与众不同的道路。

王勇:在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秩序中,国家对市场的作用会逐步上升。科技创新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这决定了各国的国际竞争的地位。

国际社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要维护全球化,加强国际协作、合作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方日报记者胡良光

新闻推荐

30岁的浦东写给5年后的自己:建6个千亿级硬核产业集群

2020年,上海浦东新区将跨入而立之年。3月26日,浦东新区举办全力推动浦东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浦东新区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