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云模式”今后会成为主流吗?

南方日报 2020-04-03 06:58

■调查

八成消费者希望线上线下结合办公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民开启远程办公模式,远程办公行业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口。但疫情结束后,远程办公是否还能获得长足发展呢?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发起了主题为“疫情之后,你是否还会远程办公?”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表示日常生活中还会接触远程办公,但其中大部分远程办公频率较低。

谁在远程办公?

八成工作在(新)一线城市

远程办公指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通过第三方插件、软件、网站等工具,实现非本地办公,如在家办公、异地办公、移动办公等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76.7%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开启了远程办公,其中有80%左右的工作所在地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成都、杭州、重庆等16个新一线城市。同时,在样本中,工作所在地为乡镇的受访者均未在疫情期间开启远程办公。

从年龄来看,疫情期间远程办公“主力”来自80后和90后,比例均近80%。从企业类型来看,国企、民企开启远程办公比例较高,超过调研中平均水平76.7%。从行业类别来看,3C互联网、房地产/家居、文旅餐饮、文化传媒、交易医疗、日化快消等行业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率均超过平均值。

远程办公体验如何?超七成打6-8分

用户的密集涌入,也催生了远程办公软件的“免费大战”。此次接受调研的受访者中,超七成受访者远程办公用了钉钉,排名第二的热门远程办公软件是腾讯会议,第三为企业微信。另有16.85%的受访者用了公司内部办公软件进行远程办公。飞书、华为云WELINK等办公软件均先进行企业内测,软件成熟后再推向市场。

与此同时,不少“新手”也虎视眈眈准备入局。近日,拼多多对旗下的企业通讯办公平台“Knock”进行了版本更新,开始允许用户在Knock上注册账号并创建团队,这意味着拼多多内测已久的“Knock”产品开始对外开放。

而体验方面,73%的受访者给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体验打6-8分,14.6%打8-10分,还有12.4%认为体验仅4-6分。远程办公效率方面,46%的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效率较平时低;29%左右受访者认为没变化;还有25%左右用户认为效率提高了。远程办公软件使用最多的功能为线上会议,其次是打卡签到,第三为收发工作消息。

远程办公在国内基础尚不足,此次疫情中全民远程办公也仍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根据调查,问题最多集中远程办公软件上,67%受访者认为远程办公系统不稳定;40%受访者认为软件功能设置不合理;还有36%受访者认为远程办公软件隐私保护做得不够好。在远程办公初期,由于大量用户涌入,企业微信、钉钉、华为云WELINK等一度“罢工”,之后迅速扩容但仍偶尔会有系统不稳定情况。

其次是公司远程办公生态还有待完善,56%受访者认为远程办公沟通协同效率较低;37%受访者表示公司缺乏远程办公氛围和经验;还有30%受访者认为公司远程办公管理制度还不完善。

最后到个人身上,34%受访者认为家里不具备远程办公条件,如网速不好或者有熊孩子打扰等;还有12%受访者认为自己缺乏远程办公能力,如自控力、时间管理能力等。

疫情结束,近九成受访者不希望纯远程办公

疫情期间,不少网友调侃远程办公“足不出户就把钱赚了”,真的这么美好吗?调查显示,90%左右受访者并不希望纯远程办公;但是80%左右受访者希望远程办公和线下办公结合;还有10%受访者希望全部线下办公。

疫情结束后,还有87%左右受访者表示工作过程中会远程办公;但43%仅偶尔远程办公,39%经常远程办公;仅4.5%远程办公是常态。从企业类型上看,样本中民企远程办公场景较国企、国家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等更多,有88%来自民企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也会有远程办公场景,但更多是远程办公和线下办公结合。

从地区分布来看,样本中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远程办公场景较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更多,93%工作在新一线城市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也会接触远程办公,其中经常远程办公占比45%左右。

■智库视点

线上教育并非要颠覆传统线下教育

■林江

与在线办公相似,受疫情影响,各大学校推迟开学,在线教育也火了。相比之下,线上教育有以下特征:一是学生规模庞大;二是师生处于分离状态;三是师生的互动可以是实时,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四是相对于线下教育而言,线上教育学生退出学习的比率较高。

不妨从成本效益的视角来进行线上教育的经济学分析:首先是成本视角。由于线上教育的教师和学生无需面对面授课,突破了物理课堂的限制,线上教育的学生规模会比较大,从而较容易取得规模经济的效益。不过,围绕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例如,有些雇主就表示,不太愿意雇请线上教育的毕业生,以此来推论线上教育的质量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问题。

其次是收益视角。这里的收益包括公共收益和私人收益。关于公共收益,线上教育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城乡教育资源的投入差异较大的我国而言更是如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力资源从城市向农村的延展,以及在缩小城乡在教育投入产出的差距方面做出贡献;

而在私人收益方面,线上教育让那些不方便接受传统面授教育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包括受疫情影响不方便返校接受课堂面授的学生而不必终断学业,同时线上教育还可以促进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激励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提高教学质量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线上教育尽管有政策利好,也有资本投入,但是发展情况尚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包括:大部分受追捧的在线教育项目是线下教育项目的线上翻版;行业准入门槛不高,行业规则不完善,线上教育机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导致行业市场乱象不断;线上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行业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线上教育市场无序发展甚至野蛮增长。

要确保线上教育的健康发展,仍需要在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方面,成熟的在线教育市场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生意来看待,要在师资、课程等领域深耕探索,提供高品质的资源供社会共享,做到这一点,自然不愁赚不到钱;相反,把线上教育当作生财工具,甚至成为资本市场的圈钱游戏的工具,就无法让线上教育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线上教育并非要颠覆传统的线下教育,而是线下教育的积极补充;此外,线上教育需要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的拓展上,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事实上,教学不是简单的面对面,会涉及不同环节,包括课件展示、师生互动、作业布置和提交以及批改等,这些环节都需要技术支持,而不仅仅是一个摄像头、一个显示屏。此外,线下课程转为线上课程,除师资外,教材的改造也是一大挑战。期待着各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能够把握住当前这个突如其来的发展契机,把线上教育的“蛋糕”真正做大。

(作者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南方日报记者周中雨郜小平(除署名外)数据文本:周中雨统筹:赵兵辉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新闻推荐

淡季变旺季 冰淇淋意外成为疫情“赢家”

面对疫情的全国性暴发,以及网络上广泛传播的有关疫情的各种消息,人们急需一个宣泄的出口,冰淇淋就成了很多消费者“治愈自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