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抗疫大考全球深度扫描

大众日报 2020-04-07 10:06

新华社发美国4月5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拍摄的临时医院内景。新奥尔良市一处会议中心被改建为临时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新华社发韩国4月6日,在韩国首尔,人们戴着口罩赏樱。当地时间5日零时至6日零时,韩国新增47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0284例。新华社发巴西这是4月4日在巴西圣保罗拍摄的居民自制的口罩。巴西卫生部长曼代塔表示,4月巴西确诊病例将激增,月底卫生系统可能面临崩溃风险。新华社发阿尔巴尼亚一名阿尔巴尼亚人进入商场前进行消毒。近日,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采取强制措施控制疫情蔓延。政治化掣肘难消

——全球抗疫大考之美国篇

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美国确诊人数已超30万,是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作为拥有全球领先医疗产业的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难以打造各方协力的统一战线,原因之一在于政府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同时也反映出其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积弊。

疫情在本国发生之初,出于选举等种种政治考虑,美国政府一直极力淡化疫情严重性。随着疫情日益危急、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加剧,政府开始加大应对力度,但同时一些政治势力将疫情政治化,某些政客对他国泼脏水污名化,试图转嫁责任。人们也看到,美国政界一直难以形成合力,联邦政府同各州政府、党派之间利益不同、意见不一,对有效应对疫情形成阻碍。

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丹佛大学教授希尔指出,人们在应对疫情中看到更多的是美国的分裂。联邦和州政府各自为政,两党存在对立。信息沟通不畅、资源调配混乱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美国目前有超过2700万人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还有更多人保险不足。而美国彼得森—凯泽家庭基金会估算,在美国,新冠肺炎人均治疗费用可能高达2万美元。

哈佛大学教授弗兰克尔日前说:“美国在应对这场疫情时缺乏检测设备和关键护理设备,反应也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认为,零碎的应对措施只会让抗疫步履蹒跚,美国需要更清晰的战略来应对这场病毒疫情。

一体化进退失据

——全球抗疫大考之欧洲篇

欧洲主要大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都达到数万例。对欧洲而言,能否协调行动、应对经济调控资源不足等问题是重大考验。

疫情暴发后,欧洲国家一度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随着疫情蔓延,欧洲多国极右党派和民族主义者也试图利用疫情大做文章。这些引发了欧洲国家对一体化前景新的担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疫情期间,欧洲民族主义势力抬头,欧洲大陆的民粹之风不仅触发政治版图洗牌,加剧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更把欧洲拖入不稳定变革期,增加一体化难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欧盟层面在前期应对新冠疫情的表现,已对其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

疫情冲击导致欧洲大量中小企业濒临破产,申请失业补助人数激增。面对疫情,欧盟还暴露出经济调控资源不足、各成员国分歧凸显的问题。崔洪建认为,经济活动被迫减少或暂停,欧洲各国还要投入巨资抗疫,会对疫后经济恢复和金融稳定带来很大挑战。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债务负担沉重的国家,能否稳住金融局势、避免沦为新的债务危机发源地,需要密切关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丁纯认为,对欧洲一体化而言,疫情是危与机并存。疫情结束后,成员国是选择痛定思痛、强化在欧盟层面的领导协调,还是放任欧盟权威性与团结力继续消退,是疫情对欧洲一体化影响所在。

三重冲击需应对

——全球抗疫大考之拉美篇

拉美国家较晚受新冠疫情影响,有更多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但仍需谨慎应对。作为经济增长缓慢、贫富差距较大且公共卫生系统相对薄弱的地区,拉美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疫情蔓延、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三重冲击。

拉美是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压力很大。新冠疫情考验着政府应急动员能力和防疫水平。

此外,一段时间来,拉美多国经济增长乏力。疫情袭来,拉美国家还要做一道选择题,就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之间艰难抉择。

作为初级产品主要生产地之一,拉美各国对世界经济高度依赖。全球新冠疫情带来经济活动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全球产业链受冲击、金融市场震荡、旅游业受到重创等一系列次生灾害,使拉美经济雪上加霜。

拉美抗疫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一些国家各自为战,防疫措施强弱不一。这可能拉长疫情在拉美的延续时间。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副所长袁东振说,目前来看,拉美主要国家间有效的协调与配合仍有待加强。

补短板迫在眉睫

——全球抗疫大考之非洲篇

非洲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集中的大陆,也是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的薄弱环节。非洲历史上频遭传染病侵袭,此次新冠疫情对非洲大陆构成的潜在威胁更大。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非洲“承担了全球超过24%的疾病负担,却只拥有全球3%的卫生工作人员和不到1%的财政资源”。新冠疫情一旦在非洲大规模暴发,将大量挤占原本匮乏的医疗和财政资源。

随着疫情蔓延,非洲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的压力越发明显。由于财力不足,非洲疾控体系长期落后,病毒检测能力、重症监护病房床位、医护人员和医用防护装备都严重缺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非洲缺乏加工能力,各种设备和配件等高度依赖进口。不少非洲国家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目前,非洲国家正在积极采取财政和货币措施,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

调结构势在必行

——全球抗疫大考之亚太篇

亚太国家人口密集,“稠密”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人口分布特征;亚太国家发展迅猛,但大多仍为发展中国家,“薄弱”是这里重要的基础条件特征;亚太国家贸易活跃,但高度依赖出口,“单一”是这里重要的经贸结构特征。三大特征,转化为新冠疫情考验亚太国家综合能力的三大考题。

如何在人口高度密集地区防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亚太各国最直观的必答题:全球人口过1亿的国家有12个,亚太地区就有7个,更有众多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这对疫情防控的缜密度、精细化都提出很高要求。尽管亚太多国采取“封城”“禁足”等措施,但一些国家在执行层面尚存漏洞,防疫抗疫依然不能松懈。

如何在基础条件薄弱地区设计检测门槛、调配防疫资源,是亚太各国最紧迫的精算题:亚太地区中,南亚、东南亚多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不足,检测手段有限,能否做到合理调配、细致计算将决定抗疫效果。

如何在全球化受阻、产业链不畅的状况下迅速补足单一化经济的短板,是亚太各国最困难的问答题:过去几十年,亚太地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造就经济活力强、增长动力猛的发展奇迹。疫情之下,生产能力大幅下降、贸易需求急剧降低、物流能力快速收缩、出口动力严重受损,直击一些国家经济领域要害。此外不少亚太国家高度依赖旅游业,而疫情“冻结”人口流动,大大增加这些国家稳定经济的难度。以泰国为例,“封国”措施使入境游客“归零”,给占国内生产总值两成的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产业带来严重冲击。

旧难题上添新忧

——全球抗疫大考之中东篇

中东地缘政治复杂、局势长期动荡,冲突战乱造成大批难民流离失所。如今,新冠疫情又给这个地区带来新的困难。

在利比亚,冲突双方依然在首都的黎波里激战,士兵们戴着口罩作战。持续战事使当局无法掌控真实疫情,增添病毒扩散的风险。

9年的叙利亚战争造成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滞留在土耳其、约旦、黎巴嫩等国,难民营生活条件恶劣更易加剧病毒传播。土耳其近3周确诊病例激增,趋势值得警惕。

疫情也让一些宿敌间出现“暂释前嫌,携手抗疫”的积极现象。长期水火难融的巴以双方,此次暂时放下旧日仇怨,合作应对疫情。以色列协助巴勒斯坦确诊了首批病例,向巴方提供了试剂盒与防护服,还为巴方培训医务人员,双方相关部门每天都互相通报疫情动态。以色列《国土报》称,这是巴以双方“有史以来最紧密的一次合作”。

疫情蔓延令中东各国纷纷采取类似“封国”等防控措施,经济和民生遭受新的困难。在安全局势相对稳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的海合会国家,疫情也导致经济多元化转型进程被拖累,旅游、酒店、航空和物流等支柱产业遭受冲击。

海湾各国已启动大规模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为企业提供经济援助,为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但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驻地学者罗伯特·莫吉尼克认为,疫情好转后,服务业、酒店业等非石油行业的复苏时间仍可能会较长。中东经济漫长艰难的复苏过程将考验各方韧性。

(综合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古都洛阳开启“云”赏牡丹

今年4月5日至5月5日举办的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海内外宾朋可在手机的方寸之间共赏春光。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