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研发人才高度集聚
■他山之石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一直位居前列,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
从产业体系来看,苏州工业园通过引进和培育,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形成了“2+3”特色产业体系,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新兴产业。
其中,园区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数量、创新型企业、新增生物一类新药批件均占全国20%以上,成为国际最具创新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被誉为全球八大微纳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区域之一,正在加速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园区正在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由于苏州地处华东发达地区,周边高校众多,海外联系较广,加上经济基础好,吸引了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到园区设立研究机构和科研平台,形成了庞大的高端人才群体。
现引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电子所苏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42家,设立中外合作创新中心21家,集聚新型研发机构559家。吸引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29所中外知名院校在园区合作办学或设立研发机构,在校生人数7.85万人。在新加坡、以色列和欧美发达国家等设立了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逐步形成本土创新、离岸创新的互动格局。
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苏州工业园也走得较快。仅区域股权投资基金的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培育了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而言,苏州工业园借助自身优势,形成了健全的创新体系,创新源头丰沛,创新驱动发展的后劲足。
苏州工业园坚持“无规划、不开发”的理念,制定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确保规划得到严格执行。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园区大力推进低效用地的动迁、腾退、再开发,引导存量工业用地有序流转,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资源和空间。
新闻推荐
一季度,新冠疫情突然打破经济运行正轨,全球股市陷入震荡。在极为艰难的行情中,少数基金公司的股债投资能力脱颖而出。晨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