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逐渐影响电商产业链 “独角兽”执御遭供应商催讨货款
曾经被称为“独角兽”
如今却陷入争议
日前,有执御员工发文字投诉称公司变相裁员,引发外界关注和热议。公开资料显示,执御是一家电商平台,曾经被称为独角兽。这是继2019年社交电商“淘集集”因资金流断裂,拖欠商户货款最终导致申请“破产”后,又一家拖欠供应商款项的电商独角兽企业。
4月初,执御创始人兼CEO李海燕针对诸多供应商催问货款问题发表公开信。对于没有按期付清供应商的货款,李海燕表示,愿通过债转股或分期付款办法的方法,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并且会在4月10日前给有关方案细节。其在回应拖欠货款时表示,拖欠供应商款项主要由于沙特疫情陡升,造成跨境物流通道受到挤压,成本异常高企,当地戒严、封城,造成本地物流效率、签收率降低,一些非生活必需品销量下滑,这些因素都造成平台运营出现一些困难,资金压力相应增大。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融资来输血,目前已有积极进展。
截至目前执御已经获得六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4.6亿元。在估值上,执御早在2018年获C轮融资时估值就超10亿美元,成为专注出海电商领域“独角兽”企业。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对华商报记者分析,疫情对跨境电商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执御因自身资金链跟不上,造成拖欠供应商款项。
一季度互联网投融资下探
部分电商企业面临新问题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互联网运行分析团队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互联网投融资运行情况》报告,一季度,国内与全球互联网投融资均延续下探走势,活跃度和总金额同比、环比呈现加速下滑的态势。疫情对全球影响正逐渐显现。3月份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加速蔓延态势,单月投融资案例数同比降幅扩大为1、2月份的两倍,融资金额也呈现逐月递减走势。
“在疫情笼罩的当下,电商企业迎来大考,一些跨境电商可能面临生死劫。”张周平对华商报记者分析,产业投融资情况不太乐观,今年前一季度,出口跨境电商有一家获得融资,资本市场对此也持谨慎态度。
从1月底起,新冠疫情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在工厂生产、物流运输、供应链等各个环节体现出来。从公开新闻报道看,3月17日起,亚马逊紧急宣布暂停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FBA非生活必需品和医疗用品入库。订单下滑是跨境电商企业遭遇的另一个重创,对跨境电商企业来说,物流方面受到的影响是即刻显现的,但人员、资金、货源等方面的问题却是逐渐凸显的,这一环套一环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那么,受影响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张周平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出口转内销。面对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货物难以送达等因素,跨境电商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经营产品特性扩大内销的比例,减少损失。二是商业包机。物流受阻是影响跨境电商经营的重要因素,组团商业包机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流难题。三是调整运营策略,例如:减少广告预算,减少优惠券额度,分阶段适度调高销售价格等。
物流配送依旧是行业痛点
企业要兼顾内外
不少人喜欢通过进口跨境电商购物,带动了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攀升,但也出现一些新问题,有的运费收取高、商品质量问题多、订单难取消、退款难。
根据此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跨境电商网购投诉占网络消费整体投诉的7.13%。其中,跨境商品真假难辨、流通信息不透明、物流慢、退换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消费者,是跨境电商平台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必须跨越的门槛。此外,跨境交易还存在部分跨境经销商真假掺卖、不提供售后、私下交易、现金交易以逃避监管,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蒙慧欣表示,跨境电商平台用户投诉的多少与其发展模式有直接关系。跨境网购消费纠纷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认知问题,很多消费者刚开始接触跨境网购,对于跨境网购不能提供国内意义上的发票,且难以判断商品的真假,导致很多商家以提供正规发票等问题诱导消费,产生系列消费问题。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建议,在这特殊的时刻,呼吁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共渡难关。张周平表示,曾经的“独角兽”电商执御遭供应商催讨货款事件也给其他企业提了个醒,一是要合理储备企业的现金流;二是要认识到布局海外仓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华商报记者 黄涛
新闻推荐
编者按一个多月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产业链的疏通以及各地各部门就业帮扶政策的发力,农民工返岗复工步伐提速。但疫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