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CPI涨幅回落为逆周期调控释放空间

大众日报 2020-04-14 10:08

在海外疫情严重、海外输入要严防以及海外需求持续低迷,原油价格也将维持在低位的大背景下,我国内外部需求和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很难靠基建发力完全弥补,这也意味着未来宏观政策仍需要加大力度,对冲需求下滑

□盛刚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4.9%。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CPI同比涨幅已连续两个月收窄,并在今年首次回落到5%以内。接下来,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和稳定物价有利因素明显增多,CPI同比增速将会继续回落,全年走出“前高后低”态势是大概率,这为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控释放了空间。

3月CPI4.3%的涨幅当然不低,不过,新涨价因素只在其中占到1个百分点,实际比上月回落了1.3个百分点。占大头的是去年的翘尾因素,为3.3个百分点,对当月同比涨幅贡献约为77%。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仍是主要上涨项目,同比上涨18.3%,影响CPI上涨约3.7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拉动CPI上涨约2.79个百分点。同样要指出的是,食品价格的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3.6个百分点,猪价也由高位的171%回落到116.4%。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平稳状态。

比CPI同比涨幅回落更显眼的是其环比的下降。由于交通物流逐渐恢复,农产品供给力度加大,同时春节效应减弱,而内需又未完全恢复,3月份,CPI由上月环比上涨0.8%转为下降1.2%。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交通运输分项环比下降2.5%,明显低于以往数据,这大概和居民出行仍然受到限制及原油价格下跌有关。

另外,由于疫情导致需求减弱和生产放缓,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及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工业产品价格出现普遍下降。3月份,PPI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1.1和0.5个百分点。前3个月平均看,PPI同比下降了0.6%,呈现逐月小幅回落态势。而在3月份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翘尾因素几无影响,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因此,PPI通缩迹象来得更为明显。

展望4月,虽然由于基数原因,CPI同比涨幅还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从趋势看大概率会继续放缓。一方面,食品价格涨幅有望保持回落势头。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将收窄;国内粮食供求平稳,价格不会大起大落;禽、蛋存栏量高位,随着供给陆续恢复,价格也有望转弱。另一方面,当前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也在增加,供需平衡背景下非食品价格走势将保持平稳。很可能,1月5.4%的CPI涨幅就是本轮物价上涨的高点,未来CPI涨幅将延续趋势性下行。

但PPI的走势仍不容乐观。随着国内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复工复产有序展开,尤其是基建投资的提速,对提振工业品需求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海外疫情严重、海外输入要严防以及海外需求持续低迷,原油价格也将维持在低位的大背景下,我国内外部需求和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很难靠基建发力完全弥补,这势必拖累PPI继续走弱,这也意味着未来宏观政策仍需要加大力度,对冲需求下滑。

总起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接下来,随着复工复产更加全面,交通物流进一步恢复,供需将更加平衡,通胀中枢也会继续回落,这为逆周期宏观政策调控释放出更大空间。而由于海外疫情冲击的时间和内外需疲软的程度都远超预期,通缩风险明显抬升,也要求国内宽松周期延长,并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以提振总需求,尤其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因此,必须增强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进一步强化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融资支持,并为企业切实减负,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基建、民生工程等领域支持力度;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支持居民消费升级,同时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形成供需良性互动。总之,要兼顾长远及内外均衡精准施策,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进一步释放出来。

新闻推荐

“四川22条”促中医药创新发展

近日,四川省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涉及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在健康四川建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