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限塑的“死结”关键在普及环保替代品
??吕好玫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该项新政也被称为“新限塑令”,以区别于2008年推出的“限塑令”。据央视财经报道,旧版限塑令执行的八年中,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共节约了700亿个左右,平均计算下来每年节约87.5亿个。但是,仅2015年,全国快递行业消耗塑料袋约147亿个,国内三大外卖平台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包装,增量远超减量。塑料越限越多,成为一个难解的“死结”。(4月13日《中国新闻周刊》)
“限塑令”的路本来就不好走,偏偏遭遇电商、快递、外卖行业的冲击,导致限塑步入了“死结”,让人纠结。
12年的“限塑令”步入“死结”,究其根源,有些人认为,主要是新型产业迅速崛起,让“限塑令”应对不暇,步入“死结”;也有些人认为,没有从源头抓起,对生产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的企业没有像治理地条钢企业那样进行治理,没有抓到点子上;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政策效能不足,加上宣传不够,市民认识不高,配合不到位;关键是处罚威慑效果低、监督乏力。当然,这些不能说不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主因,主要原因是没有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没有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着想。试想,“限塑令”下发之后,如果能够及时提供无污染的环保替代品,有偿供商家使用,免费供消费者购物,那么有污染的一次性塑料袋等塑料包装制品自然会销声匿迹。
虽说提倡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是每个消费者的责任与义务,但消费者购物后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拿什么把商品带回家?如果超市、菜市场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消费者不到你处购物,这不等于是把消费者赶走?正如有商贩所说,如果卖菜时不给消费者提供免费塑料袋,消费者就不到你处购买,会影响生意。正因此,才导致大街小巷、田边地头到处都是五花八门的一次性塑料袋,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道理是相通的。快递物品,没有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怎么把物品从甲地快递到乙地?而大量地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必然会造成污染。因为塑料袋埋在地下50年不融化,使土壤板结贫瘠,有害毒素被庄稼吸收,又造成了第二次污染。
看来,“限塑令”步入“死结”,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商家和消费者,关键是要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可融解的绿色塑料包装制品如绿色塑料包装袋、绿色塑料餐盒、绿色塑料快递盒等,供消费者和新业态的业主们使用。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企业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可融解的绿色替代品,取代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并倡导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绿色购物,绿色快递,过“绿色生活”。
事实上,纵观国外,在治理一次性塑料袋污染方面早就有较好的措施,是他山之石。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提供绿色环保袋。像德国的商店那样为顾客提供塑料、帆布和棉布多种购物环保型塑料袋,可重复使用,但必须付费。另一方面让环保袋循环使用。像韩国商场那样,环保购物袋一律由顾客购买,但商场可原价收回,或由顾客拿袋换新袋。同时,像英国超市那样,通过奖励积分的方式鼓励顾客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另外,开征环境税。像爱尔兰、荷兰、比利时那样,对塑料袋征收环境税,将塑料袋污染的环境成本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共同治污。只有这样多法并举,解限塑的“死结”,还是值得期待的。
新闻推荐
2019年初,腾讯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游戏直播业务部,核心业务是协调斗鱼、虎牙、企鹅电竞三家,意图平衡三家互挖主播的竞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