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从接触小贷公司寻求资金到利用政策红包获取“低息贷款” 一家小微企业的融资纾困路(疫情之下企业自救的N种方法:降成本、巧融资、闯新路……)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4-28 03:38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阅读提示

企业与其等待他救不如自救,吃透政府各项支持政策,充分使用各类资产价值,提升企业经营状况,赢得更多的银行授信。

“等"复工贷"低息贷款56万元到账,我们才算暂时缓过一口气来。”4月22日,记者见到杨孟于时,两个月前他脸上的焦急神情不见了。

杨孟于是沈阳市一家消防产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20年初,疫情的发生让本来蒸蒸日上的企业陷入危机,由于资金储备不足,企业仅能维持两三个月。

眼下,尽管我国中小微企业已初步建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

这家由杨孟于一手创办的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在2011年成立,主要从事消防器材、消防栓箱的生产和销售。

疫情发生后,由于公司业务停摆,现金流捉襟见肘。尽管业主降了20%的租金、当地亦出台政策可延缓缴纳社保,但杨孟于手头还是没钱给工人开工资。

杨孟于先找到银行申请还款展期,得到了批准。银行客户经理告诉他,银行贷款利息暂缓收取,计息周期由按月修改为利随本清。算下来,2月份,他可以延缓或减少支出总计85万元,可仍需支付25万元的人工、房租成本。

在寻求银行贷款无果的情况下,杨孟于想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然而,打了50多通电话,跑了8家小额贷款公司,他却没借到一分钱,收到答复多是“留下企业信息等通知”。

“2月份是我最难的一个月,关键是融资渠道太过单一了。”杨孟于说。

2月27日,辽宁省曾对1000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形成《辽宁省中小企业疫情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资金链产生问题的企业达29.7%。

转眼到了3月,杨孟于一面利用国家在财政补贴、五险一金、税收、公共事业费用等优惠政策降低成本,一面不停寻找低息贷款。因为坚信“缓过一时,经济环境会变好”他的自救行动一直没有停。

就在他四处奔走求救时,沈阳市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在当地媒体上开始报道:2月13日、2 月21日、3月9日,沈阳市金融发展局连出政策,提出通过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提供低成本资金。向央行争取15 亿元,再贷款利率2.5%,承办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上限4.55%,市财政给予 100个基点贴息,实际利率上限3.55%,全部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

沈阳发放首期15 亿元支小专项再贷款,事先摸查了企业融资需求。截至3月21日,沈阳市13个区县(市)已有1032户小微企业提报融资需求46.2亿元,占计划规模的308%,杨孟于的企业也在其中。

然而,杨孟于却发现企业的“数据信用”积累不够。在贷款申请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只能联系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如何增信则要靠实打实的企业经营“流水账单”。比如,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上下游企业的评价、收付款的稳定性等种种信息。杨孟于认为,小微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很多表现“经营状况良好”的数据没有提供给银行,这也让小微企业在贷款竞争上吃亏。

进入4月,杨孟于找到了肯为他担保的第三方担保公司,获得了申请政府低息“复工贷”的资格。目前,贷款正在审核办理中。

“企业与其等银行救不如自救,吃透政府各项支持政策,充分使用各类资产价值,提升企业经营状况,赢得更多的银行授信。”杨孟于说。

有着13年大型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工作经验的赵国山表示,小微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并不紧密,无论银行如何大力宣传,很多企业还是不熟悉银行的特色融资产品。比如,中小微企业可利用上下游大企业的供货和支付信用来获取贷款,还可利用申请线上小额贷款,积少成多。此外,还有商铺租金贴现、白领信用贷、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保理融资、中小微法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融资等多项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

赵国山认为,银行贷款成本虽低,但相对不容易获得,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订单融资、经营贷款、货物抵押贷款等形式多渠道巧妙融资,丰富融资渠道储备,从而抵御突发风险。

“危与机总是并存,希望各家小微企业经过这次疫情后愈挫愈勇、逆势飞扬。”杨孟于说。

新闻推荐

受带量采购影响,第一季度赛诺菲中国整体收入下滑14.4%

记者|金淼编辑|跨国药企在带量采购中所受到的影响,正通过业绩体现出来。赛诺菲公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赛诺菲在全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