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五一”期间直播带货火爆 但品控、售后、发货问题只增不减
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5月12日消息,今年“五一”是12年以来的最长劳动节假期,也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力控制、企业逐步复工复市后迎来的首个消费小高峰。同时,“双品购物节”“五五购物节”热闹红火,各地纷纷开启“买买买”模式。
来自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以及中国银联联合支付宝等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1日到4日,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30.1%;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均完成同比增长;“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达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假期经济效应影响下,消费市场显现蓬勃活跃态势。
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4月30日至5月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类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
收集“五一”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330万余条,日均信息量55万余条
在4月30日至5月5日共计6天监测期内,共收集“五一”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3307913条,日均信息量55万余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表现为首尾偏高、中间偏低态势,4月30日最多,为684154条。
“消费维权”日信息量
监测期内,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吐槽类” “消费维权”信息515508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15.58%。
“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图
直播带货火爆:品控、售后、发货问题只增不减
监测期内,共收集网络购物类负面信息66798条。负面信息在4月30日出现小高峰;5月1日—5月5日假日期间,网络购物各日负面信息平稳。
网络购物负面信息日趋势图
网络购物虚假发货、商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反映较为集中,而随着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成为网络购物新方式,有关网络购物在品控、售后、发货等方面的问题只增不减。
典型案例1:5月1日,网友@雨中蔷薇-婷微博表示,自己网购的十件物品,两千多块钱,卖家虚假发货,物流送达的位置根本就不是其收货地址。跟平台反映后,消费者认为平台一直态度敷衍。该网友称,有多达几百人和其有相同经历,相同店铺、相同问题,但平台坐视不理。
典型案例2:5月2日,网友@沉默Smile8微博表示自己给某网购平台打了近20个电话退款,平台都回复说专员处理,但最后微信端回复都是:订单异常不支持售后。该网友认为平台摒弃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维权难。
典型案例3:消费者刘女士网购的桂花糕吃出螺丝钉,事后联系商家维权,店铺客服认为其所反映情况证据不足,无法核实。刘女士向平台发起投诉,申请维权。
典型案例4:4月底,演员谢孟伟在社交平台上帮电商带货,遭遇黑心商家,网友对从他这购买到假货、残次品表示不满。事后谢孟伟在直播间诚恳道歉,表示会承担相应责任。
典型案例5:网友@电商卢宝林表示:“电商渠道的选择:(一直看不中直播带货)。某音直播千万粉丝翻车(可能假货冒牌货),太可怕,还好我从不在直播买东西,有朋友发现,看视频的东西和收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100元买三双鞋或者低于市场价60%的产品你敢买吗?平台为什么不监管?如此扰乱市场太可怕。”
中消协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云端”消费形成新的增长点。对于新的业态模式融合与结构调整,相关部门与机构既要肯定并鼓励其给消费生活带来的品质提升与便利便捷,也要正视其中的违规行为、短视举动不仅仅掣肘当前的消费复苏回暖与信心提振,从长远来看还可能会给“线上”消费生态环境埋下隐患。因此,既要分类施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精准解决行业、领域的“潜规则”“霸王条款”等“个性”问题,又要通过联动机制、共享机制、统筹安排的顶层设计实现对互联网+消费生活新业态的系统治理。
新闻推荐
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农业农村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要点》提出,加快启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