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跃居行业第三 中国太保详解农险如何聚焦农业全链条
中国太保
“农业永远是朝阳产业,只要人类存在,第一产业始终朝气勃发。为什么5年前我们全面进军农业保险市场?正是第一产业蕴藏的无限发展空间。”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如此说道。2007年至2019年,农险保费收入从53.3亿元增至672.5亿元,年均增长23.52%;提供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加到3.6万亿元;服务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1.8亿户次。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险市场。
相对而言,中国太保是个“后来者”。 中国太保产险从2015年开始全面深入农业保险经营,而当时市场上已有几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保险公司,其业务能力强,市场份额高,具有极大的话语权。不过,经过5年发展,中国太保产险的农险保险业务收入从最初的11.55亿元增至2019年的59.75亿元,已稳居行业第三。
顾越向澎湃新闻表示,近几年中,中国太保农险市场份额从6%上升到10%,平均每年上升1.3个百分点以上,实属不易。
据他透露,太保产险今年开始将建设“三农保险服务体系”,打造涵盖农林牧渔一产,农产品加工、流通、涉农生产等二产,以及农村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娱乐(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综合产品及服务体系,深化落实保险服务“三农”。
一季度太保农险保费增速超70%:并非当期工作,而是长期积累
2020年一季度,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90.44 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车险业务收入235.24 亿元,同比下降0.5%;农险等非车险业务收入155.20亿元,同比增长32.5%。
据顾越介绍,太保农险今年一季度保费增幅达73%,高出行业5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提升3.6个百分点至13.3%,增量保费超10亿元,为全司贡献了29%的增量保费。
“农险的高速增长,集中体现了我们这5年转型发展的一个成果。太保农险的发展不是简单数量上的发展,更多是质量的提升。”顾越指出,结合农险的特质,太保产险以前也很少强调农险领域的开门红。但没想到发展得这么好,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累,并不是在当期的一些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险机构的不少业务难以展开,农险传统的现场作业模式也受到了较大挑战。顾越向澎湃新闻表示,在疫情期间,太保产险简化办理流程,还通过微信、短视频等线上化销售宣传方案,简化承保办理流程。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可在确保农户和农业生产组织投保意愿真实性的基础上,在积极征得监管允许的情况下,暂缓提交承保资料,疫情结束后补办手续。
“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支农惠农惠民政策,合规经营是重要前提条件。”顾越称,太保产险提前做好疫情结束后承保档案完善预案,要求详细登记后补登记表,明确每张保单资料缺失情况、完善时效等信息。在疫情结束后,将严格督导落实档案完善工作,确保工作合规。
现在农险更多聚焦在农业生产领域,但没扩展到农业生产全链条
对于太保产险的技术发展程度,顾越认为,其实已经超越了传统农险的一般需求。太保产险开发了很多创新工具,比如,拥有400多架无人机的无人机大队,可以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两种新的趋势。
首先,现在的农业变成一个“二元主体”,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过去的农险更多是针对农户,因而对另一类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关注不多。也正因如此,保险机构则需要进行一些区别于传统作业方式的定制化生产。
2019年10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农业保险的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第二,从农业保险角度来讲,现在的农业保险更多的聚焦在农业生产领域,没有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全链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出现后,他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农业生产,在农业金融方面以及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都有巨大的保险需求,比如说要融资,要对交易对手的风险进行控制,这些是农民以前没碰到过的,也是传统的农业保险中不涉及的。这种产业链的变化,也促使保险机构进行创新。
“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研究农业的价值链、产业链扩张以后相关的保险怎么配套的问题。”顾越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农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业保险范畴了,应该要在农业生产的全链条上探索。
不难发现,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模式的“保险+期货”,正越来越多应用于农险领域。
顾越认为,“保险+期货”更多是聚焦风险管理,但“保险+信贷”更多是围绕金融工具的衍生。对于后者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主要是银行与保险在信贷风险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特别是银行对农村领域的信贷风险认知,与保险机构还有一些差异。(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半导体产业需要开放和合作,而非只强调自主,国内的半导体如何更好地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特色,需要更多探讨。文/倪雨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