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强化医学与交叉学科融合发展
继开设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之后,5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这将为学校医学院建设奠定基础。
当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经历新冠疫情这场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我们重新认识审视疫情后的医学教育有几个变化。如今医学越来越多地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并且医学教育越发需要从传统转向端口前移。”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正是以大健康观为导向,强化学校优势学科与医学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开展医学师资教育、医院管理等社会培训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又飞介绍,研究院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
基础医学中心,将以解决临床及公共卫生实际问题为导向,成立基础医学研究所,完善基础医学及相关一级、二级学科建设;加强校级公共平台建设,集聚更多人才,聚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以医学为动能,打通医工文理深度融合的通道。
临床医学中心,在重点建设临床医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将紧密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地区布点若干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成立教育联盟。当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正式揭牌。同时,也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医学与健康领域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转化医学中心,将以“特色转化平台”为理念,针对重大疾病和老年及儿童高发疾病的临床防治,打通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快速转化通道,并加强医、研、企深度合作。
公共健康中心,则以“新医科”为特色,面向现实问题,在公共健康治理能力建设、健康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等方面开展理论、决策等研究,努力建成一流智库。
校方透露,建设医学及相关健康学科将分三步走。在第一步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后,接下来将利用2-3年时间,做实做强医学及交叉学科,第三步则利用2-3年时间,以全科体系、高度共享为目标成立医学院,完善体系和附属联盟建设,培养一批医学与健康领域人才。
早在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前,华东师范大学就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经过近70年的发展,学校在言语听觉障碍的调治、心理诊疗等领域有着独特优势,教育研究也为医教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校长助理、医学院筹建办公室主任雷启立介绍,2019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与长宁区政府签约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3月,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备案批准,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首个医学门类本科专业。
当日,华东师范大学同时举办“公共卫生安全新挑战下的医学教育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医学法学和医学史学应该成为医学必修课,博学而后成医是医学教育永远不变的信条。”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强调,对新冠疫情,痛定之后更需思痛,我国开展“全健康”(One Health)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务之急。
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着重分析了公共卫生的起源与发展。
“公共卫生绝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公共卫生历史的转折点上,站着律师、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学家、统计学家和医生。”他提到,“华东师大对人文的关注要比传统医学来得多,会带来很多新的概念和思想。”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等出席成立大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 世界经济酝酿“五大变局”
《经济参考报》22日发表傅云威撰写的文章《世界经济酝酿“五大变局”》。文章如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如同“黑天鹅”,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