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外媒:许多外企疫情过后或将在中国扩张产业链 而非搬离中国

澎湃新闻 2020-05-28 11:00

原创 张者昂 国际金融报

许多企业在新冠疫情过后会调整供应链,这意味着他们将在中国扩张产业链,而不是搬离中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当地时间5月26日,《华尔街日报》称,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流出现大幅下降,预示着可能出现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国际贸易萎缩。而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促使决策者和跨国公司重新考虑覆盖全球的供应链,供应链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面临着洗牌,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在5月25日的报道中认为,许多企业在新冠疫情过后会调整供应链,这意味着它们将在中国扩张产业链,而非搬离中国。

1

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

世界商业权威的荷兰CPB经济政策分析局25日发布《3月全球贸易监测》(CPB World Trade Monitor March 2020)报告指出,3月份跨境产品流动环比下降1.4%,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使得2020年一季度的降幅达到2.5%。

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发布的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也显示,新冠病毒危机可能导致全球商品贸易在2020年收缩13%到32%。全球贸易总量下跌幅度有可能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下滑幅度。

当全球贸易活动出现萎缩,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还是制成品贸易。而到2018年,在各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中,70%以上的是零部件半成品贸易,绝大部分产品是分散在多个国家完成生产的。世界产业链条已处于“相互依存、相互通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状态,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受疫情影响,旅行禁令、入境管控,甚至封锁边境等措施可能变成一种“新常态”。其结果是要素流动与对外交往严重受限,生产和贸易活动处于放缓、半停滞或停滞状态,使此前已十分脆弱的全球贸易“雪上加霜”。

穆迪董事总经理、亚太区企业融资部地区主管Laura Acres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尤其航空公司、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商对消费需求和旅行禁令较为敏感,这些行业也将继续承受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

2

中国变身“全能选手”

CNBC在5月25日报道中写到,许多企业在新冠疫情过后会调整供应链,这意味着其将在中国扩张产业链,而不是搬离中国。

供应链管理咨询公司Alvarez&Marsal董事总经理林穆认为,转移产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在企业在疫情后,经济低迷时期努力节约成本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长期规划才有可能实现转移。在当前的状况之下,中国依然是制造业厂商最优的选择。

事实上,全球产业供应链都面临着一个定律,寻找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效率最高的地方,这也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因此,产业链的迁移向来都不是由人为干预的,而是一直遵循市场的逻辑。

此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问卷结果就显示,119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的企业表示正考虑将全部或部分产能迁出中国,参加调查的企业包括波音、沃尔玛、亚马逊、通用汽车等知名企业。

将产业链搬离中国,还意味着放弃中国市场。麦肯锡在此前的报告中指出,亚洲国家消费了全球制造业产出的35%,而中国已成为汽车、奢侈品和手机等许多产品的全球最大市场,约占超过全球消费的30%,而世界其他地区也越发依赖中国。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尤其是像汽车行业,中国有广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与熟练的技术工人,多数外资企业都选择充分利用“本地采购、地产地消“的原则,主要是遵循了“成本最小、利益最大”的商业市场原则。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了相同的观点,其中称,日系车企如把生产基地迁出中国,就等于拱手让出中国市场,意味着放弃中国市场,因为日系车企原则上采取“本地采购、贴近市场生产、地产地销”的海外战略。

记者 张者昂

原标题:《外媒:后疫情时代,外资企业更倾向留在中国!》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仲恺中京智慧产业园正式动工发力打造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链集群高地

惠州日报讯(记者杨敬贺林丽娟魏怡兰通讯员惠仲宣)昨日,中京智慧产业园项目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正式动工。中京智慧产业园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