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超级中学”,重塑健康的教育生态
□ 吴学安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呼吁,要从源头上根治“超级中学”,重振“县中”教育。唐江澎认为,“超级中学”有三大特征:一是跨市“掐尖”招生垄断生源,二是以追求考入顶尖高校打造影响力,三是实施野蛮残酷的应试教育。(5月29日《新华日报》)
超级中学,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特有现象。所谓“超级”,是指这些学校往往有超大的规模、超高的升学率、超越地域的巨大影响力,因而能吸引各地学生源源不断地涌来。但在超级中学生源爆满、优中选优的背面,却是大量影响力不大、升学率不高的普通中学,因为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的不断流失每况愈下。一所超级中学的强势崛起,往往伴随着同城内诸多学校办学境况的雪上加霜。
近年来,国内各地出现了很多相当牛气的“巨无霸”中学,如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黄冈中学等。这些超级中学知名度很高,甚至因此成了一些地方的“招牌”。而因为大量师生聚集带来的教育经济,也让部分地方对“超级学校”的发展持默许、支持的态度。这是超级中学长期存在乃至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损不足而补有余,无疑与国家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抵触。事实上,追求即时效应,追求短平快,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观,催生了超级中学的出现,也催生出本来就不该出现的“超级中学教育产业”。
超级中学规模再大,毕竟招生名额有限。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会挖空心思,发动人脉,不惜缴纳巨额“借读费”“赞助金”。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考取理想中的大学,不惜重金想方设法把孩子转入超级中学。如此种种,加重了社会的不公平,甚至因为太多外地生源侵占了当地的教育资源,对当地考生形成一种无形的挑战。
遏制“超级中学”乱象,严格规范招生秩序,防止“掐尖”现象的发生是治标;优化教育的投入,加强县域学校的基本硬件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才是治本的举措。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生态治理问责,明确政策边界、实施细则,对有超级中学现象苗头的地方加以监督和警示。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建健康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法律工作者
新闻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邮轮行业遭遇“停摆”,在部分地区疫情得到缓解之际,业界也在为邮轮的再次启航积极作出准备。邮轮公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