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经济复苏“火苗”需精心呵护

深圳商报 2020-06-16 05:58

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6月15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细分数据还显示出一些积极变化。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1.53%。从门类看,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5%和8.9%,快于整体水平5.1和4.5个百分点。其中,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增长达62.1%,微型计算机设备和光缆产量同比增长也超过20%,表明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共同担起了复苏“先锋”重任。

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转正”,同比增长1%。最亮眼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2.9%、7.1%,环比分别加快7.7和6个百分点。在疫情防控战中,信息技术产业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房地产业的贡献说明,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同时,仍应积极发挥该行业的带动作用。

再看消费,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表明销售继续回暖。更可喜的是,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持续改善,体育娱乐用品类和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5.4%和12.9%;汽车类也增长3.5%,消费刺激政策的启动让车市终于迎来迟到的春天。这再度说明,疫情只是突发事件,并未引发对经济内生力量的巨大冲击,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未来仍值得期待。

外贸数据显示出海外订单“时间差”效应。5月外贸进出口2.47万亿元,同比下降4.9%。3月份外贸同比下降0.8%,这个“时间差”与国际疫情从3月蔓延有关。值得欣慰的是,率先复工复产让中国能够开足马力满足全球防疫及其他需求,也使出口保持了增长。

当然,数据也揭示了复苏难点。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总体稳定,但1-5月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同比少增137万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874万高校毕业生也即将走入职场,“保就业”仍是重中之重。依赖线下客源的住宿和餐饮业依然处境艰难,生产指数同比下降21.7%。此外,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8%;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7.4%,投资动力不足和利润下滑显示复苏力量还很微弱。

此外,近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再度给经济复苏带来变数,表明防控绝不能掉以轻心;境外疫情肆虐导致全球经贸严重萎缩,对中国的影响也仍是未知数。这种情形下,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呵护好经济复苏态势的“火苗”,才可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新闻推荐

用水“最大户”如何讲发展效益?

你知道吗?我国总用水量中,农业是最大户。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