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千万别当“隐私微商”

广州日报 2020-07-08 04:14

近日,艺人虞书欣在网上抱怨,自己的朋友圈内容被售卖。这则新闻再次刷新了艺人信息被售卖的尺度。有记者调查发现,销售知名艺人各类信息的“微商”正在社交网络上活跃,记者只用了20分钟,就以50元的价格在某微商处买到了一位当红男艺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父亲姓名等信息,还被附赠了其他的航班信息。

50元,这成本不可谓不低。而与低廉成本成鲜明对比的是,艺人信息售卖产业的“高速发展”。据媒体报道,“隐私微商”一边自己售卖,一边发展“代理”——花费百元左右成为“代理”,即可长期拿到信息向其他人售卖,成为下一位“隐私微商”。

这并非“艺人信息被售卖”新闻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去年,也有媒体调查发现,艺人信息售卖产业链已相当“成熟”,艺人信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流出,并在网上被贩卖,在其下游,还衍生出代拍、陪飞等产业。

对于艺人信息售卖产业链的存在,其他人别仅抱着“吃瓜群众”的心态,觉得这不过是艺人的事。其实,不仅是艺人,很多普通人的个人信息何尝不是在疯狂售卖中“裸奔”?与普通人相比,艺人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维权能力都要强上不少,连他们似乎都对隐私信息被售卖无可奈何,更何况普通人?而要拦住这些“裸奔”的个人信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提高全民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需要拥有大量个人信息的重点单位加强规范管理,需要执法部门强化法律执行、依法对个人信息售卖案件一查到底……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信息售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违法成本,让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得不偿失,才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墙”。(胡俊)

新闻推荐

西安硬科技企业入选“50家聪明的公司”榜单

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硬科技”技术冲出西安,绽放在世界舞台。西安用实力打造“硬科技之都”IP。《麻省理工科技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