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曾吸引香港人跨境来光顾的蛇口市场拟投资超千万全面升级转型升级大潮涌至,传统农贸市场该怎么改?
建于1990年的深圳蛇口市场7月起进行为期4个月的全面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300万元,市场出一部分钱,市、区财政按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
蛇口市场曾是上世纪的“网红”,尤其海鲜生猛,一个海鲜档能比奢侈品专柜还要“壕”。不仅福田、罗湖的街坊跨区来买菜,甚至香港人也跨境来光顾。疫情发生以来,市场客流大减,而新零售平台在这期间爆发式增长。选择在此时改造,蛇口市场一方面希望将施工对市场经营的影响降到最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抗衡“市场新势力”。
投资逾千万,胜算有几何?
升级后档口自带给排水装置
蛇口市场的升级堪称火速。“我司暂定于2020年7月中旬对蛇口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工期约为四个月左右。我司将彻底改造市场现存的环境和经营问题。”在消息刚散播全城的第二天,市场正门所处的渔村路已立起了长长的围挡,整个市场被围在其中。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月底时所有的商户都将搬到这条路上暂时经营,约3-4个月工期完成后,这些商户们将拥有一个崭新的“家”。“经公司讨论,后续市场并不会特别涨租”。”该名工作人员表示。
2007年,杜琪峰电影《每当变幻时》里香港菜市“富贵墟”,最终在旧城改造、现代超市的“围剿”下化为废墟。市场里的阿妙、鱼佬、猪肉佬等也陆续作鸟兽散,踏上各自迥异的命运道路。
和“富贵墟”的命运不同,规划图显示,改完后的蛇口市场,将更像一个现代化的超市:档口自带给排水装置,肉、蔬、海鲜分离,视觉设计时尚,甚至还自带母婴室。
海鲜生猛、品种多、价格实惠,是蛇口市场的最大优势。它经营近30年,见证了深圳从改革开放先驱城市起步,一路走来,成长为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也见证了老蛇口从渔港小镇到滨海风情区的蜕变,它更是承载了一代深圳人的记忆,过来消费的市民不只来自蛇口、南山,还来自福田、罗湖等区,甚至每逢周末,还有大批跨境而来的香港老人,买了几袋蔬菜,吃一口烧鹅饭,又匆匆跨境而去。
传统农贸市场改造大潮涌至
但在这人间烟火的另一面,建于1990年的蛇口市场面临很多问题,譬如落后的下水管道设施,使得路面易积水;落后的电线线路,使得用电易短路,甚至自燃;还有过时的设计风格、动线规划。一名鱼鲜档主即告诉记者,在其看来,此次升级最好的一点便是设置了菜类分区,客户再也不用为买不同的蔬菜、肉菜、海鲜而在市场里绕来绕去……
蛇口市场的升级正是迎合了近年来深圳市传统农贸市场改造的大潮,例如经营了30余年的罗湖东门肉菜市场,曾是全国10大肉菜市场之一,也曾是深圳各大酒楼及市民采购海鲜肉类等食材的首选地,不过在片区整体城市更新的浪潮之下,东门肉菜市场作为被改造区域,也于去年被拆除、搬迁;还有福田农批市场,23年历史,于近段时间要升级改造,将打造有深圳特色、福田特色的文化市场……
背景
疫情、新零售冲击下 传统农贸市场加速自救
如今,蛇口市场选择改造的这个时间点很巧妙:疫情使海鲜市场损失惨重,多名商户向记者透露,营业额同比往期减少了五成左右,借这个时间段升级,可将改造对市场的经营影响最小化。市场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透露,虽然没有对客流量的减少做具体统计,但肉眼可见的是,市场变得更为冷清了,即使是在节假日。
不过,疫情发生半年,人们就不买菜、不吃海鲜了吗?更大的可能是,疫情使得更多人倾向选择拥有完整自营体系的新零售平台,而非以蛇口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商事主体聚集的传统农贸市场。
举个例子,2019年,生鲜电商APP“叮咚买菜”全年营业额为50亿元,公司业务几近崩盘、批量裁员传闻四起,但今年以来,疫情使得线上用户大增,公司单月营收便超12亿元,创始人甚至制定出今年营收200亿元的豪迈计划。这里面,要分的是谁的蛋糕?结果显而易见。
尽管今天,蛇口市场们仍承担着市民“菜篮子”的使命,但还是需要加速自救。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众多10年、20年如一日经营的商户负责。
焦点
A
农贸市场改造往哪个方向去?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新零售研究专家王鹏认为,随着实体零售业市场的兴起,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转变,传统菜市场似乎成为一种“夕阳”产业。此次疫情更是给传统农贸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比如头一段时间北京疫情的暴发就始于新发地市场,因此人们对逛菜市场这件事,现在是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王鹏分析,农贸市场走向衰败主要在于社会环境变化冲击、缺乏制度化管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现代年轻人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加点,他们没有时间经常出入农贸市场去挑选菜品,“线上零售方式已形成依赖”;而受疫情影响,人们消费心理也发生变化,在消毒卫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现在大家都不愿意过多去所谓的“鱼龙混杂”的地方,农贸市场事实上也相对更缺乏系统的卫生防疫体系。另一方面,农贸市场没有系统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很多人对农贸市场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菜市场经营商户众多,各个商户进货渠道不一,商品量大,统一管理面临不小的困难。
“但是,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商业形态,其自身的优越性在于价格便宜、菜品新鲜。”王鹏建议,自救的一条重要道路是进行规范化、数字化转型,第一,把一部分菜品销售转为线上,交由美团外卖、饿了么等第三方,为消费者提供线上购买便利性,使他们做到足不出户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菜品。其次,进行多渠道营销模式,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网络直播的形式是一个新思路,如不少商贩在抖音上推广其新鲜菜品引起了一定关注度,并且以这种方式进行售卖,成本低,见效快。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些网红菜市场推出线上市集小程序,把多种食材放到线上进行销售,赢得广泛好评。
B
动辄千万的改造费用哪里来?
此外,改造过程中需要动辄千万的经费,除了政府输血之外还有哪些渠道?独立研究学者、高级经济师周正国认为,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比如香港。“可以分类管理,可以转包给商业地产信托reits基金管理,可以业绩考核加补贴,多元对待。”类似深圳这样的地区,商业化运作之外,可以通过测算看是否补贴。周正国指出。
资料显示,2004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SARS影响,香港政府为平衡收支,将房屋署下的大量街市、屋村商场等打包出售,向社会募股,组建“领汇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此手段给香港的街市发展和更新又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过这一措施也带来另外后果,“领汇”为求利润不断加租,承租能力较低的小商铺被承租能力较高的商铺(如华润、麦当劳、美心等连锁店)所取代。
特写
曾姐:
十年前从“厂妹”转型
性格爽朗的商户曾姐,十年前决心从“厂妹”转型,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更有“油水”的蛇口市场,从此十年如一日地与丈夫过着起早贪黑的日子,自己每天6点起,专职摆、守摊,丈夫则需3点多起床,专职进货。这也是市场里摊主的常见经营模式。“累是累多了,但比打工好,起码是自己的事业。”曾姐说。
陈哥:
坐拥市场里最大的铺面
有着固定铺面的商户陈哥,他每天起床更早,“2点多就要起了,因为渔民这时候打鱼回来”;他的履历也更加励志,1999年从清远来到这里,从一个摊主做起,一步一步盘下这个市场里最大的铺面……如今他每天光是从渔民手中进货便需花下几万元,档位里四处都是价值不菲的澳洲龙虾、帝王蟹,“壕”度不亚于商场里的轻奢专柜。“累是累了点,但能挣钱就不怕。”陈哥说。
“鱼档姐妹花”:
这次疫情对生意的影响比非典大多了
还有鱼档姐妹花的章姐及其表妹。章姐2003年开始卖鱼,她认为这次疫情对生意的影响,比当年非典大多了。今年伊始,表妹孩子开始上小学,在家里闲不住的表妹从潮汕来到深圳,陪表姐一起守摊。相比心直的表姐,表妹心更细致,就在表姐面对镜头卖力讲着自己的故事时,表妹忍不住提醒:“姐,口罩戴上。”
采写:南都记者 王鹏钧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新闻推荐
海右今语微信公众号□鲁义扩消费、强投资、稳外贸外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