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构建双循环格局还需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

南方日报 2020-07-31 06:43

近日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但也要看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少产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

面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压力,这要求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并克服产业链上关键技术对国外的过度依赖,增强我国产业在各产业链上的供给和配套能力。

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有两个方向,一是依托以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基于我国自主设计和研发、自身系统集成能力建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链;二是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过程中布局创新链。

产业链具有“木桶效应”,不能有短板,需要全产业链的企业共同提升才能达到协同效果。最近笔者走访多家创新企业,其中一家低速无人小车研发公司就谈到,之前国产雷达稳定性可靠性比较差,集成商几乎是不敢碰的,但这几年来品控与技术均有了极大提升,再加上服务的灵活性,使用国产雷达是越用越顺手。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立讯精密,不断推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品类的扩张,并在最近成中国大陆首家iPhone代工厂商,这折射出国内产业链的一个跃升:曾经被贴上“低端、廉价”标签的加工贸易产品,如今已凭借“高科技、高品质”的全新形象步入全球市场。

这一点,在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明显,如智能手机、TWS耳机、智能手表。以手机为例,最初中国主要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公司组装产品,而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随着苹果、三星对这些品牌的更替,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上不断增加,并诞生了一批品牌与全产业链企业。

不可否认,部分产业将附加值不高的环节实施梯度转移到东南亚,而原料采购、产品研发等依然保留在国内,但随着以立讯精密等企业的崛起,中国从组装开始,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全产业链,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参与优势,中国也从“世界工厂”不断升级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枢纽。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是由市场长期形成的,有很强的产业链集群优势与供应链效率优势。与此同时,也需要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南方日报记者郜小平

新闻推荐

网络零售成消费市场稳定器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北梦原)记者今天从商务部获悉,1~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6月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