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革命:工业革命前夜的工业革命
■ 李新宽
提要
通过三新革命,英国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和普及,促使英国社会形成为一个创新社会,进而重塑了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因此,有必要通过三新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业革命的概念,打破传统工业革命的叙事模式,以推进对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的重新理解和世界历史演进进程的重新评估。
我们对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按照传统教科书的观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0-1830年左右。革命就意味着突破,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一个世纪工业发展乏善可陈,但这是事实吗?著名经济史学家科尔曼就一度这样认为:“这一时代使用的节省劳动力和提高生产率的设备经常是有几个世纪之久”,这种停滞的技术,使得“质量改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后来科尔曼也意识到,英国工业在1650-1750年间呈现出一系列的革新,其中一些具有彻底革新的性质。笔者提出:英国在1750年之前已经出现了一场工业革命,那就是三新革命。由于三新革命,之后的工业革命才厚积薄发,顺理成章。
1
什么是三新革命
三新革命是技术创新、工艺革新、产品更新的革命。技术创新指的是通过技术发明和创造来生产出全新的产品;工艺革新是指通过工艺上的改良或创新,使得生产产品的成本下降,从而使得商品售价降低,或者是改良了产品质量,使得产品更为精致或经久耐用;产品更新指的是通过模仿已有的产品,包括来自东方的奢侈品,生产出适合英国市场的产品,或者是通过创新设计发明出新的产品来引领英国市场的消费。这场工业革命之前静悄悄发生的三新革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一个世纪里已经涌现出大量的技术创新或技术发明,工业革命关键技术突破比如煤、铁、纺织、蒸汽机在此时的创新已经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1650-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的一个世纪里,并不存在一个技术发明和工业进步的盲区,相反,各行业进入了发明的时代。约书亚·塔克1757年在《旅行者指南》中生动地描绘了这种创新热潮的结果:“在伯明翰、伍尔弗汉普顿、设菲尔德和其他制造业地区,几乎每一个制造商师傅都拥有一项自己的新发明,并且每天都在改进其他人的发明。我们可以自信地断言,在英国的这些地区,这些发明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用技术的典范,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罕有。”因此,“到1760年,在采用节省劳力的机械设备方面,英国已经走在欧洲国家的最前列。”
早在17世纪,煤炭就广泛应用于取暖、烧水、冶炼和处理麦芽等行业,并且其使用范围急剧扩展,煤炭使用扩展到麦芽制造和制砖业。在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早期更具意义的是,煤炭成功引进到铅和锡的熔炼行业,本杰明·亨茨曼在18世纪40年代发明了炼钢的焦炭加热坩埚工艺;亚伯拉罕·达比在1709年试验把焦炭用于炼铁业;托马斯·纽考门为解决矿山排水问题,改良了蒸汽机,这一发明很快就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纽考门型空气机在18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于采煤、采锡和其他矿业,特别是应用于英格兰北部的深井煤矿。
在之后工业革命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纺织行业,在这一阶段技术创新已经无处不在。在丝织行业,这一时期出现了工厂生产的真正先驱,丝线的生产也就是捻丝工序经历了超前的机械化,托马斯·洛姆的水力工厂于1720年在达比开始生产,其他人在麦克莱斯菲尔德、斯托克波克和柴郡北部的其他城镇,以及兰开夏南部也建立了工厂。在18世纪初,制袜业的针织机已经把传统方法抛诸脑后,到1740年共有5000台左右针织机在工作。船舶建造工业已经是大规模工业,农业的技术发明和创新也开始于这一历史时期,最大的技术改进是犁的改良和条播机的使用。
其次,通过工艺革新,或者采用新的生产工具,英国在产业领域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或者以劳动分工催生出新的工业,从而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通过工艺革新来提升生产效率和满足市场需求,是三新革命的核心内容。亚当·斯密曾称之为“机械改良”,约书亚·塔克1757年在《旅行者指南》中也提到配合机械发明的工艺革新的重要性:“对这些发明来说,在不同的工序中运用时必须添加各种操作杆,也包括黄铜系列部件、切割轮、轧板轮和制作各种精致金属线的设备。所有这些,看上去很奇妙,差不多是为了进一步操作和使用做准备。”由于应用的这种机械工序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煤炭的广泛使用给不少工业的工艺带来了重大改变,比如麦芽制作业和酿造业,盐的精炼业和明矾精炼业,玻璃制造业,铅、锡、铜、黄铜、铁的矿石冶炼和加工业。亚伯拉罕·达比在1709年成功研制出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作为燃料的鼓风炉,用于冶铁行业,并不断改良,他改良的焦炉冶铁技术,被经济史学家罗伯特·艾伦评价为“若干项颇为重要的新兴技术之一,对后续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在17世纪中后期,乔治·雷文斯克罗夫特通过使用燃煤型玻璃熔炉在产品中添加一氧化铅等,彻底改变了威尼斯玻璃生产工艺,发明了无色玻璃,从而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各种玻璃和玻璃器皿的创新打开了大门。
最后,通过产品创新和工业设计,满足了市场的新需求,生产出符合中等以上阶层品味和审美的新产品,正是这些小物件最终汇成了工业进步的大潮。
物质文化史学家马克辛·伯格指出,“我们不仅仅要依据少数主要的工业和技术,而且要依据生产的产品,来审视18世纪英国的工业扩张。”因为制造品的历史“肯定是发明和工业革命故事的一部分,但产品革新从未成为工业化经典历史的核心。”为了应对国外进口奢侈品的挑战,占领本国市场,英国制造商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革新,展示出非凡的创造力,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变迁,从而形成了“全新精细消费品的爆发”。专利制度的发展适应了英国此时发明和革新的浪潮,使得当时发明和创造出来的精细消费品满足了英国消费者的需求,且价格十分低廉,成为英国拓展全世界市场的利器。到18世纪中期,由于产品的全面多样化,已经能够满足北美殖民地五花八门的需求了。
为了满足新兴的中等阶层讲究品味、追求舒适的需求,讲究体面、追求优雅的时尚,英国的制造商和技术工匠们通过模仿和创新制造出了所谓“英国奢侈品”。这些新商品以变化和新奇著称,但不像进口奢侈品那么昂贵,中等阶层也能消费得起,但这些新商品通过创造性的“模仿”赋予了愉悦功能,为中等阶层消费者带来了品味和区分,如纽扣、带扣、珠宝饰品、伯明翰玩具和五金器具,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出许多复杂的消费品,如糖夹、镀银的咖啡壶、黄铜家具用品、日本漆茶盘、银烛台、鼻烟盒、表漆,等等。伍斯特制造厂生产出的实用、雅致和中小乡绅能够支付得起的器皿,更小的工厂则仿制更便宜的器物来满足中等阶层市场。在1705年到1710年间,瓷器、钟表和方便椅也进入到中产者家庭。这些新式英国消费品,作为时尚的领导者,迅速抢占了国内外市场。
三新革命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创新在全社会的全面爆发,掀起了创新的热潮,让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形成了创新社会。
2
三新革命产生的原因
三新革命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反映了当时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已经进入了创新的轨道,英国已步入创新社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随着英国在17世纪后半期逐渐进入消费社会,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和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是英国在此时出现三新革命的第一大动力引擎。
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家庭购买力的提升,英国社会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需求结构,约书亚·塔克已经认识到“大量的需求带来大量的消费。”这些需求中既有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旺盛需求,又有大量的改善性需求和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需求,对奢侈品包括异域奢侈品的渴望和需求,还有对高雅文化的消费需求。这种全方位的需求给英国的制造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皇家学会著名成员罗伯特·波义耳在1671年就指出,“每当特定的需求产生的时候,就会有天资聪颖之人进行相应的发明创造,采用大量机械代替人工劳作,这样就给工匠们提供了新的谋生手段,甚至可以借机发家致富”,更令他兴奋的是,一套能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的机器设备可能不久就要面世了,“我们看到木材被风车带动下的钢锯裁截规整,凭借一套小型工具就可以锻造锉刀,甚至连丝绸这样精细的衣料也可以由机器自动编织出来……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感叹,这是何等灵巧的发明啊!某些连能工巧匠都干不了的活在这些机械装置面前却易如反掌。”詹姆士·斯图尔特爵士曾经提出了需求和创新互相促进的关系,“在那些工业繁兴的地方,自由的民众……就会被雇佣从事特定工业品的生产,而这类经由头脑敏捷之士费心营造的生产模式将会催生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标准;而要使生活显得"有品位",那就得扩大消费”。工匠需要迎合这种消费需求来谋生,因为“在以贸易立国的国家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将自己的全部才智投入到生意经当中,否则他将会在全社会"人世熙熙,皆为利来;人世攘攘,皆为利往"的浓厚趋利风气冲击之下,最终必遭淘汰的命运;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当中,唯有那些工作最勤奋、头脑最灵活、生活最吝啬的家伙才能侥幸成为最终的赢家。”
第二,近代以来科学革命的发生为此时的三新革命在技术基础和科学氛围上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各领域的技术扩张和突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动力。
从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英国经济进程就深受其影响,玛格丽特·C.雅各布等学者指出,大不列颠早于其他地方,“把科学付诸实践,服务于工业和帝国。科学这片沃土,其依赖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设想在17世纪进程中逐渐就位。”当时由科学家和社会改革家组成的哈特利布圈子相信,通过持续不断地追求知识、创新和工业,无限的进步是可能的。这种新的进步心态的核心是培根的科学进步观念,断言人类能够控制自然,自然的内在发展能够由人们的干预加速,人类为实用主义目的,转化自然、物质被认为是有可能的。通过促进农业、园艺、矿业和制造业的创新,通过启动基础广泛的教育活动,哈特利布圈子的人发动了一场改良进程,他们希望创造一场日益增长的繁荣,给英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一个最终解决。在培根式世界观的影响下,利用科技知识的创新挣钱越来越被社会接受,获得了合法性,因为“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世界,人们能够毫无负罪感和羞耻感地通过利用革新来丰富自身,成为一个企业家越来越多地寻求有用知识和不断询问自己如何用之来挣钱的世界。”从而为自觉的改良者打开了通道,激发了共同寻找有用的革新和发明的热情。
第三,国家推行的重商主义产业技术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对工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再创新和大跃升,从而为工农业产品打开了世界市场。
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造是从都铎王朝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起确立的国家政策之一。通过授予外国移民专利权,或者通过工业间谍等技术转移途径,引进、消化、吸收外国技术成为本国的新技术,是英国近代早期实现技术进步和升级的重要路径。南特敕令废除之后,成千上万的法国胡格诺避难者移居英国,他们中包括毛织、亚麻纺织、丝织的纺织工人,印花工,造纸工,玻璃制造工,和一百种其他类型的工匠,有独创精神的、进取心的、勤劳的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找到了进入英国经济生活的途径,更改了旧的制造方法,带来了商业、工业和金融的新技巧。“许多(欧洲大陆的)流亡者移居英国,发现了(技术革新)极端肥沃的土壤。胡格诺钟表制造商向英国人传授了钟和表的制造工艺,来自低地国家的流亡者给诺威奇带来了"新织物"的技术,法国玻璃制造商在英国创立了窗户玻璃制造业。他们很快就遭遇了当地的天才模仿者,一直沿着原创的路线追求他们的理想,进一步发展了这些外国技术,开启了迈向更多创新的道路。”超过5万名欧洲大陆移民通过开办新制造业和帮助既有工业增加产品的多样化,为英国工业增长做出了意义非凡的贡献。正是在人才和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英国本土的技术才迅速成长起来。
通过三新革命,英国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升级和普及,促使英国社会形成为一个“创新社会”,进而重塑了产业结构和经济格局,因此,有必要通过三新革命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业革命”的概念,打破传统工业革命的叙事模式,以推进对近代早期英国社会转型的重新理解和世界历史演进进程的重新评估。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
新闻推荐
记者|张钦编辑|昝慧昉7月30日,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期内集团销售额同比下滑11.7%至130.7亿欧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