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消费热点> 正文

食品禁标“零添加”是制度堵漏

贵港日报 2020-08-04 10:47

张淳艺

主持人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常识。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这也是常识。食品生产厂家刻意标注“零添加”之类的字眼,是对消费者的误导,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

据《北京日报》报道,为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内容,食品标识不得标注。

眼下,许多食品的包装上都标注有“零添加”“无添加”等字样。在一些消费者看来,这就是天然绿色的代名词,食用起来更加安全放心。殊不知,这不过是厂家使出的障眼法。

目前市场上食品宣称“零添加”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产标准中允许添加而不添加。这种情况多是厂家使用了其他替代方法,未必就更为健康安全。比如,有些标注“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就是通过添加大量盐和糖来实现长期保存的,这虽然迎合了部分消费者抵触防腐剂的消费心理,但经常吃这样的食品会带来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对人体的危害可能会超过合法添加的防腐剂。

二是未添加非法添加剂。比如,三聚氰胺本来就不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如果食品刻意标注“不含三聚氰胺”,不仅是多此一举,更会误导广大消费者。

事实上,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真正“零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是几乎不存在的。一些厂家故意“突出其无,回避其有”,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一种错觉,不含某某添加剂的就是安全的,含有某某添加剂的就是不安全的。这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的选购,而且对于同行产品造成不正当竞争。此外,有的厂家利用消费者花钱买放心的心理,标注“不添加”“零添加”之后价格也水涨船高,让消费者当了冤大头。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法规约束“零添加”式误导性标注。这给了一些食品厂家有恃无恐的底气,大肆运用此类噱头吸引和误导消费者。如今,《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食品不得标注“零添加”等字样,值得期待。根据这一规定,不仅是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不应当含有或者使用的物质,凡是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都不能以“零添加”等字眼凸显。这样一来,就彻底堵住了厂家玩文字游戏的漏洞,强调己无、回避己有的套路再也玩不转了。

同时,食品禁标“零添加”也有助于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作豆腐的卤水、蒸馒头的碱、烤面包用的小苏打,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有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多达4000多种。需要防范的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而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还有利于食品的外观、口感及保存。

新闻推荐

世界黄金协会:黄金名义价格仍低于经通胀调整后的纪录水平

国际金价在7月27日突破了2011年的历史最高点1921.15美元/盎司后,不断刷新历史纪录。Wind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30日18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