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网红电商更须“爱惜羽毛”

信息时报 2020-10-08 02:03

推荐阅读

这两年,直播“带货”风生水起。从李佳琦、薇娅等明星主播“带货”,创下天量销售业绩,到梁建章、雷军等企业家出场,为各自的产品代言,直播“带货”俨然成了互联网经济新“风口”,并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网红直播电商公司,有的网红电商甚至远渡重洋,成功赴美上市。

然而,一些网红电商旗下的明星主播屡屡“翻车”,也让砸下重金的企业体会到直播“带货”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美。比如,不久前有品牌商花费10万元“坑位费”,外加10%的佣金请网红电商“带货”,但最终销售额只有5万多元;还有白酒企业邀请明星助阵,但通过直播仅成交20多单,第二天还退货了16单。

同时,对于宣传夸大其词、产品货不对板等,不少消费者也是一肚子苦水。明星主播信誓旦旦热推的一款不粘锅,却在直播过程中牢牢粘住了鸡蛋;情人节购买的鲜花礼盒,不仅没按约定时间配送,收到的鲜花还大多枝已枯萎甚至腐烂。

如果说一次两次“翻车”,人们尚且能够包容一些网红电商、明星主播初次涉足直播的“生涩”,但屡屡出现选品、刷单问题,遭遇“很粘锅”的尴尬时,人们或许要追问,未来网红电商究竟应该往何处去?消费者权益又应如何保障?

对于网红电商而言,直播“带货”不只是手机屏幕前“买它、买它”的吆喝,而是与线下销售一样“术业有专攻”,需要销售团队付出极大精力,更需要对产品足够熟悉,才能让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一些主播在选品时,只关心产品“好不好卖”,却对产品质量疏于把关,甚至为博人眼球、提升销量,夸张表达、虚假宣传,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种种乱象,不仅透支了自身信誉,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也伤害了直播经济的未来。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红电商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但网红电商要走得更远、更稳,不负网红之名,就要爱惜羽毛,对自己叫卖的商品负责。一方面,不断提高旗下主播的专业水准和选品能力,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另一方面,筑牢诚信基石,珍惜自身品牌形象,以及在消费者中培育起来的口碑,切不可抱着“捞一笔"坑位费"就走”的心态,不对产品的实际质量负责。

◎祝伟(原载《经济日报》10月7日,本报有删节)

新闻推荐

数字化技术释放生产力和消费力

数字生活似乎是倏忽之间来到我们身边的。不是吗?如果回看五年以前,甚或更短时间以前,许多当下已经普及的数字化生活方式还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