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房产头条> 正文

统计局:三季度GDP增4.9% 多个经济指标转正,“我国经济复苏走在世界前列”;分析:全年增速2%左右

新京报 2020-10-20 02:05

10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昨日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GDP、消费、投资、进出口、居民收入等多个经济指标转正。对于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基本回归疫情前的运转常态。“整体看,四季度预计GDP同比增速有望修复到5%-6%的空间,全年实现同比增长2%左右。”

随着经济好转,宏观政策是否会转向?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四季度政策力度将保持平稳。“经济政策力度预计不必加码,但是也料难见急遽收缩。”

关键词1工业

工业增加值增速创新高“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工业和服务业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逐渐加快。其中,9月工业复苏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1到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2%,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4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加快,9月份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创下去年4月以来的新高(去年12月同为6.9%),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速水平。此外,9月生产PMI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达到54%,也显示了工业生产在加快。

为何9月工业复苏超预期?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叠加夏季暴雨、洪涝、台风等扰动,导致工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错位延后;另一方面,国内需求的持续改善带动生产继续加快。

不过,在经济学者邓海清看来,工业增加值高点可能已经出现,后续走平概率较大。“工业持续高增,主要因为汽车、地产、旧改、出口,其中地产周期可能已经见顶,出口持续性存疑,旧改和汽车可能持续,但继续上行难度可能较大。”

服务业增加值也有所回升,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但服务业的恢复水平低于工业生产的恢复程度,也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对此,邓海清认为,“由于本轮经济刺激基本没有涉及服务业,预计本轮服务业增速恢复难以达到疫情前的6.6%。考虑到本次疫情对低收入阶层的冲击,服务业增速达到6%都难度很大。”

关键词2投资

“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预计会到6%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二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升,近三个月累计同比增速提升都在1个百分点以上。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下降3.1%。其中,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三大领域的投资延续了改善趋势。基础设施建设(不含电力)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实现转正。对于基建投资的表现,温彬解释,随着10月底前专项债发行完毕的日期临近,政府债券保持了较大发行力度,对基建投资的增长形成支撑;而9月信贷、社融超预期增长,对中长期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强,促进了基建投资加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此外,地产开发、销售保持了向好的趋势。“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加快增长显示出居民购房需求较为旺盛,对房地产投资形成支撑。”温彬同时还判断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增强、部分楼市升温较快城市的控制政策落地实施,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虽然近期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政策收紧,但考虑到前期开发商获得的土地当前处于开放阶段,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充足,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预计会到6%左右。

制造业投资表现依旧不理想,在三大投资中仍然恢复最慢,制造业投资的累计增速也成为少数尚未转正的主要经济指标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除了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2%、11.7%以外,其他制造业领域投资都是负增长。对于未来制造业投资的表现,在唐建伟看来,随着内外需改善,预计将促进制造业投资逐渐修复,但全年可能仍将负增长。

关键词3消费

“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

消费需求逐渐改善,但在三大需求里是最弱的一项。据国家统计局,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95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8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增长。其中,9月汽车消费增长11.2%,贡献较大。

总体看,国内消费需求持续回升,但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疫后消费恢复较缓慢。据国家统计局,前9个月消费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但累计同比增速仍然回落7.2%。具体分行业来看,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9月份餐饮收入同比-2.9%,仍然负增长,1-9月份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下降23.9%。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仍然负增长,9月份同比下降11.8%,是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

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的恢复情况?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展望四季度,消费反弹边际加强。“一方面,在经历"十一黄金周"的防疫大考之后,未来更多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下服务消费需求有望被加速激活,并迎来对此前防疫限制时期的消费补偿。另一方面,得益于城镇新增就业月度增量以及央行调查居民当期收入指数的持续回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望稳步修复。两者交叠之下,四季度消费动能有望进一步提振。”

唐建伟则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汽车建筑等行业的消费正在恢复,将对四季度消费增长形成支撑,消费回升的趋势较为明确。由于消费具有不可修复性,上半年失去的消费需求不可能再生,导致今年整体消费规模必定萎缩。预计四季度单月的消费增速有望逐渐加快,但考虑到1-9月份累计消费增速仅有-7.2%,预计全年消费将呈现负增长。

在昨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刘爱华在谈到消费的恢复情况时表示,“整体内需恢复的势头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消费需求。不过,整体上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距离回到正常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4居民收入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0.6%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0.7%的经济增速基本保持了同步。据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名义增长2.8%,实际下降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名义增长5.8%,实际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7,比上年同期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512元,同比名义增长3.2%。

此外,疫情冲击之下,今年加大了社会兜底保障力度。据刘爱华昨日介绍,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都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远高于整体的居民收入增速。

关键词5就业

前三季度完成全年就业目标99.8%

调查失业率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8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

其中,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大群体的就业状况最受关注。刘爱华表示,今年前期在疫情冲击下,很多企业招聘活动暂停,给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但9月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另据刘爱华介绍,据国家统计局监测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外来务工人群的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总体上来讲,农民工就业趋于好转。”

不过,刘爱华同时表示,目前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从两大重点就业群体看,9月20到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调查失业率尽管比上个月下降了2.4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还是上升了4个百分点,“说明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外出务工劳动力虽然三季度末比二季度末有所增长,但比上年同期减少384万人,同比下降2.1%。

关键词6进出口

“四季度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外需恢复好于预期,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另据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数据,三季度以来出口表现好于预期,9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速为9.9%,连续4个月出口实现增长并增幅扩大,创2019年4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增速。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大概达到1583.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4.3%,这表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提升。

唐建伟指出,上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负,前三季度已经转正,实现0.1%的拉动,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3%。“三季度全球经济已经逐渐复苏,只要海外复工复产继续加快,外需状况将逐渐修复,四季度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追问】

如何看四季度中国经济的走势?

●分析“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到5%以上全年增速2%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季回升,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那么,四季度中国经济能否延续三季度的恢复态势?

在唐建伟看来,疫情好转以来生产在二季度率先加快,三季度需求也在快速恢复,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延续恢复趋势。其中,从生产端来看,工业生产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而服务业生产将在四季度进一步加快。从需求端来看,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整体投资增速逐渐回升,消费增长逐渐加快,出口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到5%以上,全年经济增速有望维持2%以上。中国有望成为G20中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年度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也可能创历史新高。预计中国疫后的经济回升至少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即便政策不加码,明年上半年在基数效应下经济增速也会是向上的。而且从金融数据也能看得出来,社融增速大概领先GDP两个季度,今年前三季度社融增速持续加快,预示此轮经济回升势头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也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望延续修复的态势。一方面,OECD主要经济体不断修复,对于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国内防疫进入常态化,经济修复到潜在增长水平的态势比较明显。

不过,杨畅同时还指出,虽然未来经济仍将进一步修复,但修复过程中仍存压力。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生产好于需求,外需好于内需的情况仍然存在。此外,从海外来看,由于复工复产,导致疫情也在反复,防控限制措施也会导致经济复苏不稳定,增加了企业和家庭的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房地产政策的变动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扰动,基建投资面临四季度冬季休工的压力。

“整体看,四季度预计GDP同比增速有望修复到5%-6%的空间,全年实现同比增长2%左右。”杨畅表示。

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最新预测,与6月的预测相比,IMF调升了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0.9个百分点至1.9%,仍是预计唯一能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并维持对中国在2021年将实现全球最快的8.2%增速的判断。

经济好转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转向?

●分析“政策力度将保持平稳”

在经济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下,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会转向备受关注。如何看待下一步中国宏观政策走向?

程实认为,政策力度将保持平稳。“虽然四季度经济政策力度预计不必加码,但是也料难见急遽收缩。无论是基于全年近20万亿的预期信贷投放规模,还是基于剩余的政府债融资额度,四季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料将保有相对充裕的空间,总体上仍将对经济复苏发挥支持性作用,不会成为拖累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在温彬看来,下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巩固持续复苏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其中,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好减税降费等降低企业负担,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完毕,要进一步加快资金落地使用。货币政策要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降准、降息概率降低,但要通过多种政策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不过,杨畅认为,经济形势好转,总量政策就会退一退。“关键在于前期的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落地后果,预计未来政策会相机抉择,微调为主。”

新京报记者侯润芳

新闻推荐

美国最大中餐连锁熊猫餐厅试水中国:回家的熊猫能否成功

全球最大的中式连锁快餐品牌PandaExpress进入中国了!近期,有媒体报道称,源自美国的中式快餐PandaExpress(熊猫餐厅)已在云南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