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纸吸管更环保是不是一个谎言?
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牙韩翔
从2018年星巴克逐步将饮品杯盖替换为“鸭嘴盖”、并宣布不再提供塑料吸管开始,各大餐饮巨头纷纷开始减少塑料食品包装的使用,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塑料吸管向纸吸管的转变。
到去年年底,在中国的4000多家星巴克门店已经彻底禁用了塑料吸管,喜茶门店的柜台中同时提供纸吸管和塑料吸管的选项;麦当劳中国的包装里有80%都已经实现了纸质包装;今年国庆小长假,奈雪的茶消耗的纸吸管超过100万根,减少使用超过134万根塑料吸管。
这背后是“史上最严限塑令”的颁布。2020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印发,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其中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等等。
从上游供应端来看也能发现,由于需求上涨,可降解聚乳酸吸管(以下简称PLA吸管)的原材料聚乳酸(PLA)采购价格迅速一路高涨。在2019年底成本价就已经涨至3万元一吨,而在2018年其成本价只有1.8万一吨。到了2020年,聚乳酸的价格已经涨至近5万元一吨。
而塑料吸管逐步被替代只是全面禁塑的一环。如今行业内不断在寻找塑料制品的更多解决方案,替代品类也涵盖了纸吸管、纸包装盒、纸餐盒等等,限塑令又将替代速度推了一把。
不过纸吸管和PLA吸管各有利弊,但都不是塑料吸管的完美替代方案。而限塑令之下,虽然从政策、供应商到商家都在努力减少塑料的使用,但最终的成效还是由消费所决定的。
纸吸管的成本是塑料吸管的3倍,且体验很糟糕
事实上,在我国的整体塑料制品中,塑料吸管产量仅占总产量的0.036%——但之所以将纸吸管的更替列为限塑令的第一步,多少是因为塑料吸管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去年我国塑料吸管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禁用塑料吸管对消费者和企业都具有明显的市场教育作用。
目前市面上塑料吸管的替代品主要有三类:纸吸管,聚乳酸吸管(即PLA吸管,甘蔗等植物纤维混合了聚乳酸制成的可降解吸管),以及比较小众的玻璃、不锈钢、秸秆吸管等等。
其中纸吸管和PLA吸管是相对主流的塑料吸管替代方案,不过生产成本均比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高出两倍以上:一根塑料吸管成本可以控制在3分钱左右,而纸吸管的成本达到1毛钱一根,是塑料吸管的3倍;PLA吸管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成本比纸吸管还要更高——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吸管替代品中,纸吸管相对份额更大。
除此之外,尽管纸吸管和PLA吸管解决了塑料吸管对环境的不可逆伤害,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它们的优缺点都很鲜明。
纸吸管最大的问题是使用体验感不佳。如果你常使用奶茶店、咖啡店提供的纸吸管,会发现没一会儿吸管就泡软了,甚至会影响饮品本身的口感。
“目前,纸吸管的耐水性还不够强,也难以做到像塑料吸管一样轻薄,”可再生材料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斯道拉恩索集团中国区总裁宇德钧对界面新闻说,“这个是由纸本身的材料特性决定的。”
体验感也成为消费者选择纸吸管的阻碍。如果你去实体奶茶店门店内观察,会发现如果柜台上同时摆着纸吸管和塑料吸管,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塑料的。在英国市场,麦当劳提供的纸吸管还曾遇到并不能降解的问题:由于消费者抱怨纸吸管太软了,麦当劳只好把纸吸管不断加厚,导致材料虽然可降解,但吸管太厚难以被回收商回收。
“目前消费者主要反映纸吸管使用体验感较差,湿水易折断、不利于吸食等问题,”喜茶方面对界面新闻表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正联合技术团队开发可替代纸吸管、使用环保可降解材质的吸管。”
PLA吸管听起来很美,用起来却很贵
PLA吸管即环保可降解材质的吸管,尽管在使用感上更接近塑料吸管,但成本高、材料不稳定和保质期短是其最大的缺陷。
“纸吸管的保质期可以达到2-3年,”浙江义乌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对界面新闻表示,“但PLA产品基本一年左右就会开始降解。”在双童吸管目前的公司订单中,采购纸吸管的更多。
由于PLA吸管的原材料聚乳酸近几年价格水涨船高,也导致PLA吸管的成本上升。一个原因是在欧洲、北美等市场,早在2018年便开始推广PLA吸管,当时原材料的需求量就已经在上涨;当近期中国也开始加大禁塑力度,原材料则更加供不应求。
以双童吸管为例,公司的可降解吸管订单大幅增长其实是前年,目前可降解产品已经占公司整体销量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的可降解吸管订单则从2019年年初开始有增长,过去可降解吸管的原材料用料1吨做2吨,到现在产量可以达到200吨。
“可降解材料的一种原料主要是美国供应的,但如今美国、欧洲都在禁塑,原则上他们会优先供应本土市场,”李二桥对界面新闻说,“这种原材料国内有技术条件生产,但目前还是产量受限,部分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全球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Nature Works年产量仅十几万吨,远远无法满足国内的聚乳酸制品生产需求。
纸餐具真的完全环保吗?
正如我们前文提及,塑料垃圾的来源远不仅限于吸管。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2万吨,其中塑料吸管仅占为3万吨,我们日常生活制造的塑料垃圾中,外卖塑料餐盒、塑料袋占比并不亚于吸管。
甚至如今我们生活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纸杯和纸质外卖盒,看起来是纸——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可降解的。
这类包装的构成通常为外层的纸和内部的塑料涂层,其中约90%是纸,内层约10%的涂层常常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这么做是因为纸本身具有亲水性,内部涂上一层塑料能保证接触食物时防水防油、形状维持得更久。有的纸杯制作过程中还会加入黏土碎片或者矿物,保证杯身更坚硬。
早前关于“纸杯是否环保”的问题便引发不少讨论,原因便是纸杯内侧的涂层很难与纸单独分离进行回收,因此传统的回收做法是焚烧——产生的塑料垃圾依旧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损害。
针对这个问题,除了鼓励消费者自带杯,麦当劳还在今年于英国市场试点了一个新方案:在门店中使用可多次循环利用的咖啡杯,消费者支付少量押金即可获得这种杯子,在将杯子归还时可以拿回押金,而这种可多次循环利用的纸杯会被送到专业机构销售回收,解决了消费者自带杯不够便利的问题。
不过,内部有塑料涂层的纸杯已经在现有基础上很大减少了塑料垃圾。
“首先,我们要降低对塑料的依赖和使用,”宇德钧对界面新闻说,“在逐步降低对塑料依赖的过程中,我们再找出可以替代、或是可降解的材料,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比如目前,行业中有人开始尝试将可降解的聚乳酸(即前文提及的PLA)替代聚乙烯淋制成纸杯内侧的涂层,或是优化一次性纸杯的回收流程,开发出杯体和可以与杯内塑料薄膜分离的一次性纸杯,能被专业回收机构回收。
除了内部有塑料涂层的纸杯,塑料包装还有不少更为环保的替代品。但它们的生产成本都还是高于塑料制品。而对于企业来说,采用哪种包装似乎只能靠“自觉”。
比如宇德钧所在的斯道拉恩索集团,目前集团的主流食品包装产品有三种,一种是由传统的食品级纸板制成的纸杯纸碗;一种是“纸浆模塑产品”,利用木浆、竹浆等直接加热成型,制成碗、盒、碟或是内部有区隔的、形状多样的餐盒产品;还有一种则是复合材料,在大量木纤维中加入少量塑料成分制成,这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可防水防油,缺点则是无法全部回收。
据宇德钧透露,目前在中国市场,公司客户使用最多的还是传统的纸杯、纸碗,而纸浆模塑产品的份额增长最快,采购这种产品的也以中高端客户为主,比如客单价较高的餐饮品牌。
塑料制品替代的发起一定是从企业端开始的——增加的包装材料成本不能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企业并不能因为采用了高成本的环保包装就直接提价。最近深圳麦当劳就因为不再提供免费餐具,要求顾客额外支付0.5元使用叉子等餐具而引起激烈争议,不少人认为,这种做法只是在变相收费,既然使用餐具要收费,那餐品价格应在原基础上减掉餐具成本。
离目标,还有多远?
似乎整个产业链都在为减少使用塑料而努力。
如今双童日用品的6个车间里有5个车间已经转为可降解生产车间,生产纯塑料制品的车间只有一个。事实上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研发PLA聚乳酸吸管,在2009年正式推出这一产品,但由于价格过高,直到2018年全球禁塑趋势兴起时才接到规模化的订单。据李二桥透露,按照双童吸管目前的产能状况来看,未来如果全面转向纸吸管,企业产能是可以跟上的。
在行业内的人看来,塑料包装的更替需要多方的配合与努力——包括更为严格细致的国家政策和扶持,保证率先采用环保包装的企业不会因为成本增高而被市场竞争淘汰;长久的公共教育提升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正如人们开始从纪录片和媒体教育中了解畜牧业带来的温室效应、开始试着了解植物肉和植物奶一样;此外我国对于可降解材质的标准目前还比较宽松,在监管和标准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除了政府立法要更为严格,还需要考虑可行性,”宇德钧对界面新闻说,“不能一开始把标杆设得很高,但实际上却执行不下去。”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会长王永刚也表示,目前全面禁止塑料吸管不太可能,塑料治理和回收是综合性问题,首先全面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是餐饮行业,用于家庭消费的吸管和包装饮料的吸管并不包括在内。
一些地方的政策也是分步进行的。比如海南省就采取分步“禁塑”的方式:今年4月起,先在党政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等单位食堂,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医院等行业场所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到8月开始在更多重点行业和场所禁塑,到今年12月1日,全省正式全面禁塑。
但最终,这些努力的成败,还取决于消费者的一次又一次看似简单却关键的选择。
新闻推荐
顶级科创盛会来到咱家门口 2020青岛创新节明日盛大启幕 届时重磅信息发布观点激情碰撞
10月28日,在青岛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之后,在楼山后社区防控风险等级“降级”之后,青岛将迎来“决战四季度”的首场全国性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