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0月PMI:连续8个月处扩张区间 内需不弱外需走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1.4%,虽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但自7月份以来始终位于51.0%及以上,已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他提到,由于10月份包含了“十一”假期,通常10月份的PMI都稍稍弱于9月份的PMI。本月“十一”假期合并了中秋假期,较以往更长,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势必产生一些影响,因此本月PMI的小幅调整在合理范围内,短期内无需担忧制造业景气拐点的发生。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10月PMI延续内需不弱,外需走强的格局。节假日因素推升非制造业表现强于制造业。
分项数据也表明,产需保持较快恢复,企业信心不断增强。受益于国庆和中秋双节假期,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再创新高,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复苏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为55.5%,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
10月生产指数为53.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2.8%,与上月持平,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继续回升,需求稳步改善。
从行业情况看,部分传统制造业恢复有所加快,其中,纺织、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进出口指数在荣枯线以上同步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0%和50.8%,分别高于上月0.2和0.4个百分点,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认为,这主要是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恢复性改善,我国进出口进一步回暖。
不过,诸建芳也提到,近期海外疫情又有抬头趋势,例如法国进入第二次全国“封城”,可能再次减少海外需求,从而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的进出口环节。
与此同时,需求持续回暖带动价格回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8.8%和53.2%,分别高于上月0.3和0.7个百分点,均为近期高点。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11个行业的出厂价格指数高于上月。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升幅最为明显,反映相关行业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企业信心不断增强。本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9.3%,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加快恢复。
从行业情况看,纺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12个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60.0%及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明企业对市场预期较为乐观。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6%和50.6%,均与上月基本持平,运行总体稳定。小型企业PMI为49.4%,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降至荣枯线以下。
同时,小型企业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显示出小型企业市场需求尤显不足。此外,部分调查企业反映,随着近期境外多国疫情出现反弹,企业面临进口原料采购周期加长,运输成本增加等压力。
诸建芳表示,由于小型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其经营情况与就业问题有明显联系。因此稳定就业仍是后续政策关注重点。
花长春认为,接下来,短期经济动能发力点将集中于出口高景气、服务业加速修复,以及供需匹配带动的补库存。
一是出口高景气延续,疫情加剧下的供给替代支撑国内出口韧性。当前发达经济体二次疫情爆发,新兴经济体疫情仍然较为严峻,从出口角度来看,防疫物资需求有支撑,供给替代逻辑面临再度加强。
二是服务业修复加速,带动收入正循环。10月单月环比动能拔高体现出疫情后,居民部门线下服务消费已经开始摆脱疫情制约,走向常态化。从黄金周数据和餐饮收入等指标来看,旅游、住宿、餐饮仍存在修复空间,而且由于学生群体缺失,“暑期经济”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后续叠加节假日因素,服务业修复仍将处于快车道。
“在出口高韧性,投资平稳,消费快速回升阶段,当前的结构性补库将转向全面补库。”花长春提出,虽然库存周期本身是供需匹配的结果,在企业销售与利润前瞻持续上行阶段,补库预期的提升将为当前处于高位的生产端进一步带来支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一位17年前就曾经与马云探讨过“倒立理论”,见识了支付宝在痛骂与焦灼中成长历程的前财经记者,在这个巨头即将上市的前夜,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