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评论丨挑起扩内需促消费的“金融扁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18 01:59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此前,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近期扩内需消费的工作方案》(本文以下称《工作方案》),提出了4个方面19条务实举措,着力扩内需、促消费。文件出台于“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因而是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举措和部署,颇为值得重视。概括而言,其核心要义在于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尽管文件在金融方面着墨不多,然而金融作用却不可或缺,金融部门应在高质量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切实挑起扩内需促消费的“金融扁担”。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聚焦三大动力。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同志就《工作方案》答记者问时专门指出,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主要思路就是打造“三大动力”:提升供给动力、增强创新动力、增强改革动力,分别靶向供给质量和灵活性、线上赋能与加速线下“触网”、松绑消费限制与提升资金实效等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服务于打造“三大动力源”,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关键性作用,这也是金融服务扩内需促消费的聚焦领域。

服务四大方向。金融部门应针对《工作方案》中的四大方向和19条举措,结合自身机构定位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制定跟进措施,发挥好“金融扁担”作用。例如,通过支付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引领和促进线下消费服务加速“触网”,以产品与服务创新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大规模定制化等灵活专业化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以消费金融创新进一步引导实物消费、畅通供需之间更高水平良性循环,以金融创新激活要素资源、优化要素禀赋结构,提振投资意愿和信心,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本源使命。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部门的本源使命,也是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宗旨所在。制造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也是高质量供给能力的基础载体,金融部门应切实加大对于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尤其是结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增加制造业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比例,更加关注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总而言之,夯实内需、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的基础在于供给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运用好内外要素和资源,优化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

靶向循环堵点。消费已经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成为名副其实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同时,扩内需、促消费仍然存在巨大潜力,也是加快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迫切需要采取更务实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激活消费潜力,夯实内需基础。因而,金融服务扩内需、促消费,应该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靶向“双循环”的堵点、难点,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的能力,此为充分发挥“金融扁担”的核心要义。目前来看,解决关键堵点与难点在于:一是“触网”和数字化,金融科技应该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促进解决线下消费“触网”堵点,以及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短板和瓶颈;二是激活新要素、新业态、新模式,金融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优化要素禀赋结构,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三是疏通民生消费领域的关键堵点,要让更多群体能够享受到民生服务,同时发挥金融的关键引领作用,进一步打开民生事业的产业空间与消费空间;四是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思维,不断诊断、侦测供给侧与消费侧的堵点,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格局发挥好金融作用。

(作者:王东宾 编辑:洪晓文)

新闻推荐

风起自贸港、声动钱塘江 当海南自贸港遇见浙江杭州城

杭州,创新之城,是我国数字产业和金融等特色小镇的重要发源地;海南,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创新开放,未来可期。11月1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