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新冠疫苗研发,生物科技公司为何比制药巨头更快?
记者 | 谢欣
编辑 | 许悦
最近两个星期,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相继公布了其新冠mRNA疫苗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这也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家披露三期临床试验数据的新冠疫苗研发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新冠疫苗研发“领跑者”都并非大的制药巨头,而是典型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在欧美,这样由创新驱动的小型生物医药企业通常被成为“biotech”,这种公司往往体量较小,由科技创新驱动,以创新药物研发为核心业务,往往在新药开发到二、三期时把药物出售给大型制药企业,或是将公司出售,而通常不承担药品上市后的销售工作。
那么,为什么biotech们会在新冠疫苗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在好莱坞电影里无所不能的跨国制药巨头们都去哪了?
综合分析本次新冠疫苗的研发与医药产业近况不难看出,专注于最前沿的科技研发、体量小决策反应时间短等是biotech们能在新冠疫苗竞赛中走在前列的重要因素,而新冠疫情的特殊环境则让这些因素的优势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在纳斯达克上有众多的biotech存在,它们大都有着自己核心的前沿技术,依靠着公开市场融资支持,进行创新药物的开发。包括研发出赫赛汀的基因泰克(后被罗氏收购)、特朗普使用的新冠中和抗体研发公司再生元等等,biotech实际上早已成为药品研发领域的最主要推动力量,而巨头们则多选择在研发后期直接买入新药,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自biotech研发的新药已占到了FDA批准新药的一半以上。
一位匿名的外资药企研发人士对界面新闻指出,大的制药企业不一定会去碰一项尚未在临床上经过充分验证的技术,如之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反义寡核苷酸的技术最早都掌握在biotech手里,如果说大药企是正规军,那么biotech们往往依靠奇兵制胜。
如BioNTech与Moderna新冠疫苗均采用的mRNA技术,而此前实际上还尚未有mRNA疫苗成功的先例,而mRNA的技术特点也恰好符合快速开发疫苗的需求。研发人员只需知道所需要的特异蛋白,然后逆推出控制这些蛋白表达的基因序列位点,再将其嵌入到已有成熟技术的病毒载体上即可,不需要传统制药研发中涉及到的大规模筛选。在今年1月初新冠病毒序列公布后,全球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也几乎是无缝衔接的得以开展。
此外,biotech们往往公司规模小,架构相对简单,决策迅速,在研发新冠DNA疫苗的艾棣维欣生物制药(Advaccine)董事张璐楠介绍,biotech比是技术领先和速度快,短期内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在新冠疫情的早期,大的制药公司可能会认为新冠的药物和疫苗研发并不赚,便不会选择迅速进入这一领域,但对于biotech来说,做完早期研发,拿到临床试验许可,整个公司的估值也会上升。
以艾棣维欣生物为例,张璐楠透露,最早在武汉发生“不明原因的肺炎”时公司就已在关注此事,在钟南山表示存在“人传人”的当天公司管理层便决定启动立项,随后开始了研发工作,并且早过年期间也争分夺秒并非放假休息,他认为,今年过年前后的一个正是新冠疫苗研发速度的最关键的时刻,biotech之间在速度上的比拼也相当激烈。
张璐楠也介绍,在今年年初的特殊时期,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biotech也会比大药企更加灵活,制药巨头可能只能从自己供应库中进行选择,但biotech则没有那么多限制,包括艾棣维欣生物为提高疫苗产能,2个月便完成了一桩工厂交易,而一般这类交易时间在半年到一年。
不过,制药巨子们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所在,在新冠疫苗研发上看,到了三期大规模临床时,巨头们注册、试验设计、临床运营的优势便得以凸显,以biotech的有限的资源,不可能完成对数万人三期临床的运营管理,因此这时候再去“牵手”大药厂也是必然的选择,如BioNTech选择与辉瑞合作。
不过,biotech也需要如纳斯达克这样的资本土壤培育,一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往往令他们的股价暴涨或暴跌,股价的浮盈可能比实现公司盈利是一种更为容易的资本退出方式,当然失败了的biotech也比比皆是。
在国内,虽然随着港交所“18A”新政与科创板推出,资本市场对中国创新药企的环境愈发友善,但国内在新药研发上基本还是在快速跟随国外已有验证的靶点,对于真正的做全新靶点的项目,资本能否看懂并愿意投钱依然是一个问号。
新闻推荐
围绕优教、健康、颐养、安居、畅行、公园、环境、关爱、拥军、文体10个方面推出的惠民举措。健康,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