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量教材变废品卖
事件: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我国教材每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总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最后大多作为废品被回收,浪费十分惊人。“卖了一麻袋的旧书,最后只买得起一个麻袋”的现象报道,瞬间引发网络对教材循环话题的热议。
微评:教材无法循环利用,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各界没有认识到教材浪费的严重性;其次是出于卫生、安全考虑,不少人拒绝循环使用;最后,这冲击出版、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既得利益,阻力现实存在。推动教材循环利用,亟待从源头入手,重在打破教材产销利益链。(教师林日新)
微评:现在,各地已循环使用的中小学教材数量较少,不及教材总量的零头,出现潜在市场大、各方合力小,循环使用成分散、自发、随机状态等情况,需要站在节约资源的角度,破除思想障碍,强化顶层设计,解决好印刷人工成本高、教材安全卫生等问题。(时评人卞广春)
微评:教材循环利用难普及,既因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以致循环使用成本太高,也有着“二手书”质量和安全难保证等因素。加强教材循环利用,制度保障是关键,教材内容相对稳定而且印刷质量有保证是基础,搭建共享平台是必须,且鼓励措施需及时跟进。(公务员程方圆)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从11月17日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系列专题“高成长企业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计划连续推出十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