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 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金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数字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环。根据11月23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截至2019年末,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增至36.2%,连续多年同比增速超过20%。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经济业态逆势而上,不仅助力我国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疫情影响,更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破茧重生、市场主体求新谋变创造了积极条件。
展望“十四五”时期的数字经济,我们认为市场和行业发展将会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数字经济将朝全产业链、多要素驱动方向迈进,加速对传统行业的重塑、再造。在市场需求带动下,数字化进程将从消费端延伸至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从个人用户服务延伸至实体产业中更加广阔的企业服务领域,从单纯的线上创新延伸至线上、线下各渠道更加充分的融合发展,从一、二线城市延伸至下沉市场生态及更多的跨境场景,其所能产生的网络协同效应将远超以往。
第二,数字经济将驱动金融行业开启更加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大大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从供给侧看,金融领域的技术、竞争和监管都直接面临数字化的冲击和挑战;从需求侧看,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分工、企业发展和消费者偏好改变了人们对金融的需求。疫情影响下,强金融属性、强线下特征的细分领域数字化全面提速,小微和企业服务、资产管理等业务的数字化水平将明显跃升。
第三,数字技术除了应用于生产和消费领域,也将更加全面地走入居民生活,助力构建智能城市,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通过大数据、网络技术等展开疫情精准防控、有序复产复工等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改善环境治理和城市交通、促进对贫困人口和困难企业“精准施策”等大有可为。
第四,伴随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深度嵌入,全社会对解决数据保护、数据利用、身份认证等问题的关切更加凸显。具体而言,一是数据保护和技术治理问题,比如数据搜集、算法审计、算力控制以及数据市场分割等问题。二是数据利用问题,即打破数据孤岛、激发数字生产要素的价值贡献问题。三是个人和企业的身份认证问题,这是构筑数字经济的重要前提。
有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在隐私保护与数据价值间追求更好的平衡,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能力与活力,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包括:
第一,鼓励、引导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发展。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持续催生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与实体深度交融、物质与信息耦合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激活企业存量价值的关键驱动力;加强数据资源流通、整合与安全保护,明晰数据资产合法、合规应用的边界,也应成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二,支持、包容科技公司与传统行业、企业融合共生。在大型科技公司崛起以前,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提出多年,客观而言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技公司的赋能价值。在实践中,大型科技公司有效打通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为众多传统企业和开发者提供了基础设施及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农牧、制造、医疗、交通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科技公司完全可以在驱动生产和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第三,加强政企协同,助力行业共建,促使“政府引导+平台支撑”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模式。这里需要特别提到“新基建”,应当明确所谓新基建就是不同于传统基建的“数字基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各个层面积极稳妥规划和推动新基建,打造良好的投资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数字科技企业参与,从而真正实现“精准滴灌”
(作者:金天 编辑:洪晓文)
新闻推荐
虽然小米OV已经成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但要真正实现与苹果和三星分庭抗礼并被当地用户接受,还需要在品牌推广和技术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