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假明星号充斥网络 行骗成本几乎为零 高仿账号背后是一条造号养号卖号灰色产业链

法制时报 2020-11-30 08:49

屏幕里,“假靳东”“假刘德华”一口一个“姐姐”;屏幕外,中老年女性沦陷其中,纷纷打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这荒诞的一幕屡见不鲜。不仅是假明星号,一些高仿号冒充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专家名人,在网络平台上收割流量、变现套现。记者近日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高仿账号的背后,是一条造号养号卖号的灰色产业链。

高仿号骗局遍布网络

短视频里的假明星号是高仿号的最新变形。根据顶象业务安全专家田际云的观察:前两年,微博最常见的是冒充专家或“股神”的高仿号,比如曾存在大量冒充经济学家华生的账号。随着短视频兴起,明星替代股神,成为人们欲望的投射对象,能够给予陪伴和赞美的假明星纷纷登场。

高仿政府部门、商业机构的账号也不在少数。

“您的小轿车免年检期限即将到期,可在微信公众号线上年审。”福建泉州许先生曾接到这样一条信息,他根据短信提示,搜索到名为“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点击其中链接后被引导至一个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发动机号、卡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后,被骗走2000元。一些账号仿冒金融机构,借帮助粉丝提升网络借贷借款额度等方式套钱。

“互联网时代什么最值钱?流量啊。”一名微博高仿号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做高仿号成本很低,只需做些复制粘贴的活,引流却很快,然后通过接广告、带货、卖号等方式把流量变现。“一个人有5~10个高仿号,月入超过5000元不是问题。”

算法该升级了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网络平台监管相对滞后,一个虚假账号即使被处理,用新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后就“又洗白了”。一些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仿号视频的传播。用户在观看一个高仿号发布的视频后,便会连续刷到类似视频。

田际云表示,高仿号往往是批量制作的。一些犯罪团伙从黑市上购买网站和平台上的账号、身份等信息,进行注册、篡改、认证,利用群控、秒拨IP等工具批量登录、操控账号。高仿号发布的内容也可批量制作。一般是运用网络爬虫等工具,从被其仿冒的用户在媒体、微博、微信等公开平台发布的信息为基础,仿冒后同步发布。

业内专家说,高仿号精准找人要经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筛选信息、持续追踪等过程。因此,相关平台须肩负起反诈骗的社会责任。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相关平台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建立起监督管理反诈骗的相关机制,对平台上的动态进行追踪、分析,并对网友进行提醒。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建议,当平台无法判断其内容是否涉嫌欺诈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网络管理部门报告,并主动协助调查,同时,还可为网民提供举报平台,多方合力补齐监管空白点,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瞭望)

新闻推荐

“文化+”建设惠及群众超30万人次 白坭镇文化站荣获全国先进

佛山日报讯记者梁欣莹通讯员梁宇聪报道:近日,中宣部发布《关于表彰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