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房产头条> 正文

别把金融股和 LV 相提并论

金融投资报 2020-12-02 01:58

■ 刘柯

大金融涨了一两天,市场一时群情激昂,“类似2016年行情呼之欲出”、“跨年度大牛市来了”等各种亢奋的口号铺天盖地,甚至有卖方机构飚出“某某某是出厂价的LV”金句,评论区更是“今晚不睡觉、买买买”。

单纯从理性估值角度看,大金融是很低,但难道亿万投资者都是傻子?A股的金融股为什么估值低?银行股的短板在哪里?受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太大。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率是很高,但大多数来自于存贷差,差不多占了银行总利润的75%;而美国银行业的中间收入占比则占了近一半,也就是零售业务、服务费用在营收中的比重相当高,中国的银行由于有庞大的存贷差当利润,中间业务发展一直比较慢。这在宏观经济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会比较滋润,但宏观经济一旦出现波动,银行的利润率就容易被坏账侵蚀。因为存贷差总额大的前提是贷款基数大,贷款基数大了,坏账隐患就会更大,企业贷款的回收成功率是与宏观经济大环境有关的,这是把双刃剑。所以,大家就看到一个情况,今年是M2投放最大的一年,理论上讲,银行应该是最受益的。但今年银行的业绩却出现了整体的下滑趋势,其中的奥妙大家可以自己去品。

实际上,此波大金融行情的导火索其实是蚂蚁集团上市暂缓,传统银行算是扳回一城,但从中长期角度看,传统金融业未必是一个优质的赛道,它受太多因素影响,比如政策因素、实体经济因素、房地产因素等。管理层最近要提房地产是最大的灰犀牛,就是因为房地产属于高杠杆市场,而提供这个高杠杆的就是银行体系,整个金融体系基本上被房地产绑架了,现在是骑虎难下。

按道理说,正常情况下,银行股的估值应该和增长率差不多,而这个增长率又应该和GDP或者M2增速基本一致。在成熟资本市场,由于银行股的业务属性不一样,其估值基本接近市场平均估值,毕竟银行是万业之母。但A股银行股的估值长期偏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场化不够,单体竞争力不强,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大而不强。举个例子,美国有多少家银行?有多少家上市银行?中国有多少家银行?说出来吓你一跳,每一个城市都有几家银行,地方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农商行、地方小微银行,多到让人傻傻分不清,如果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竞争,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然,不是说低估值的金融股不好,从简单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即便现价买入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其投资收益率也比存银行定期高,因为国有大行的年化现金分红率都在5%甚至更高。不考虑股价涨跌,持有不到20年也可以回本;再加上这些国有大行的大股东都是财政部、社保机构,分红有保障。但不能把金融股和LV相比,它不具备奢侈品的品牌价值扩张性,它甚至没有LV那么虚高。即便按出厂价计算,也要比成本贵几十上百倍,它的价格更多是靠品牌累积的。金融股其实更应该像贵州茅台那样,长期持有,稳定投资,当做压箱子的聚宝盆,不要想着它能有暴利,但它一定会有丰厚的复利,你只需要静待玫瑰的绽放。

新闻推荐

深圳楼市年末打新潮:一场“躺赚”的盛宴

限价的特定背景下,新房与二手房之间“鸿沟般”的价差释放出巨大套利空间,诸如6年后单价上涨至20万+,年化投资回报率超过1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