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教授:后疫情时代“新的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09 14:35

11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0年年会”在广州保利洲际酒店隆重举办。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讲座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在会上发表视频演讲,深度解析人工智能新科技下的全球新发展格局与后疫情时代全球资本的配置。

皮萨里德斯教授1948年出生于塞浦路斯,1973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0年,皮萨里德斯教授由于在市场搜寻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另两名经济学家一道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市场和经济结构

皮萨里德斯教授指出,21世纪初以来,全球发展格局由两个大趋势所主导和影响,一是中国这一经济和贸易大国正在崛起,二是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特色的生产自动化兴起。

一方面,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带动其他亚洲国家,使得亚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贸易中心和最大的交易区块。另一方面,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通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开始逐渐实现自动化,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些国家越来越富裕,工人逐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相比于资本回报率,工人的工资在一直下降,资本所有者比人力资本所有者富裕许多的不平等现象在逐渐加剧。

在疫情出现之前,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的“零工经济”已经出现,这种就业市场分化因为疫情而突然加速。“工作正在向低技能和高技能两个极端转移,现在又出现了机器人接手产业中的低技能工作。这就是高技术工人从计算机化和机器人技术中受益的过程。”皮萨里德斯教授在演讲中称。其同时表示,人工智能在带来新创业项目、新工作类型和更好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让许多工人已经获得的工作变得不确定,“这是疫情出现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

在演讲中,皮萨里德斯教授从就业市场、经济结构等方面解读了疫情的影响。“疫情带来的改变对工人不利,自动化在加速发展,正不断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例如就业结构方面,其针对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原来部分高管计划4-5年内完成工作岗位结构调整,现在疫情将这一进程缩短至1年内。

皮萨里德斯教授最担忧的一点即在于此:疫情改变了未来工作结构的变化方向,自动化之下失业人数可能将急剧增加。

未来将有大量投资流入住宅区、高科技行业和初创企业

皮萨里德斯教授还提及了疫情对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我认为商务旅行永远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程度。许多人越来越适应远程会议,这种会议非常有效。”皮萨里德斯教授还表示,大量的工作都能在家完成,其中很多都将被沿用。其尤其指出,这种工作方式将是“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开端”,未来将有大量投资流入住宅区,“它们将成为小型商业区,人们开始在那里提供商业服务,而不仅仅是用作住宅。”

皮萨里德斯教授还在演讲中分享了他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发现。“更加依赖资本劳动力,更加重视数字技术,将新型工作安排转移到住宅区,人们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皮萨里德斯教授如是说。其同时指出,疫情揭示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确实很严重。另外,疫情之后产业工人们的生存形势也发生变化,“新的生产要素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线培训能力、更多地依赖互联网、提供健康的环境。

在演讲的最后,皮萨里德斯教授指出上述这些变化正在开启经济发展新格局。“尽管发展格局的核心特征不会因为经济的性质而改变,人们也会日益重视高技能劳动力,但会将其与技术先进资本相结合。”其特别谈道,就投资目的地而言,不要指望大公司的投资会像以前那样转移到低工资国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和资金用于高科技行业,尤其是用于初创企业。皮萨里德斯教授称,希望所谓的风险投资变得越来越重要,并将目标锚定那些真正确定需求的新兴高科技公司。

在政府责任方面,皮萨里德斯教授呼吁政府应该发挥监管作用,与雇主合作,为包括规模日益扩大的“零工经济”群体在内的就业人群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避免贫困和极端不平等。

(作者:孙煜 编辑:郑世凤)

新闻推荐

创业圈里不讲武德 大厂高管也得挨市场的毒打

创业的战场上,到了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时候,世界从来不会为谁网开一面。2020-12-0813:05·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王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