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把北京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专栏
发展数字产业,不是数字产业单兵突进,而是与北京的其他行业共同发展,一起推动北京成为经济、金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全球性高地。
近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指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打造数字经济标杆需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个美好的远景。总体而言,实现这个远景,既要解决根的问题,又要解决叶的问题,根深才能叶茂。
在根子上,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必须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给予制度、经费的充分支持,集中力量攻克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北京的区位优势。北京聚集众多科研机构,大学、研究院、高科技企业的优势,要充分促进这些机构形成地域上的规模效益、协同效应,从而把“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主阵地,成为标杆中的标杆。
如果说,“从0到1”需要更多地依靠科研机构,那么,在技术的应用阶段、则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尊重市场的首创精神,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同时培育更多的科技独角兽企业。这是解决“叶”的问题。
此外,中小企业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技术应用阶段,更是如此。
根据相关数字显示,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所以,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激发中小微创新型企业活力,培育更多的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
以新场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企业创新,离不开新场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要培育新场景,以新场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所谓场景,是指特定的时间、空间、技术、商品、服务、制度、人的需求、市场的供给、产业链等要素的组合,从而产生出新需求,创造出新供给与新经济。
在这方面,北京应以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为目标,通过制度建设、政府协同,尊重市场,共同促进科技、制度、市场等要素形成新场景、新生态,最终释放市场创新的空间。
企业的创新,是推陈出新,是对旧产品、旧体系的创造性破坏,在这个过程中,会触动一些旧利益、旧体系,会产生法律法规、政策上的冲突。因此,数字经济不仅是新技术、新业态,更需要一些制度创新,才能汇聚新要素,形成新经济。所以,政府需要主动立规,为企业发展营造制度环境,创造更加公平、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创新的发生、发展。
制造业要与数字经济协同共振
此次规划,北京不仅提出了数字产业集群,也提出了建立先进智造集群,文化科技产业集群、科学家集群的发展方向。数字产业集群与这些集群,有相互协同共振、共同发展的效应。发展数字产业,不是数字产业单兵突进,而是与北京的其他行业共同发展,一起推动北京成为经济、金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全球性高地。
在这些协同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振。某种程度上,制造业是所有新场景的基础,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重点在于制造业,要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把场景的概念放更远,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则是为未来场景做下预先的铺垫。
数字经济,拆分开来是数字+经济。数字意味着科技,经济的目的则是民生。科技发展的本质是更高能级、更低熵、更加有序,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看,促进公众生活更加幸福、文明,是数字技术的应有之义,是科技向善的应有之义。而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民生,是使公众生活幸福。所以,数字经济这个词,某种意义上,天然是一个双重指向幸福生活的词。而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北京一城之发展,也是带动中国之发展;不仅是为了城市本身,也是为了提升社会福祉。
□刘远举(专栏作家)
新闻推荐
好未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白云峰发表主题演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贾尼尼和好未来教育集团执行总裁万怡挺签署战...